一些野生小鼠是勤奋的父母,它们会建造精心制作的草巢,以保证幼崽的安全和温暖。另一些则不太细心,为它们的后代建造的家园也比较简陋。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个调节筑巢行为的基因——这是已知影响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父母行为的少数基因之一。
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哈佛大学的遗传学家 Andrés Bendesky 和他的同事研究了两种基因相似但在配对行为上有所不同的小鼠:棉田鼠 (Peromyscus polionotus subgriseus) 的一个亚种形成一夫一妻制配对,而鹿鼠 (Peromyscus maniculatus) 则与多个伴侣交配。它们的育儿方式也不同。棉田鼠比它们滥交的同类建造更精细的巢穴,而且它们花更多的时间梳理毛发和与幼崽依偎在一起,以及找回走失的幼崽。在这项研究中,这些育儿行为并不取决于小鼠在幼年时受到的照顾——当一个物种的幼崽由另一个物种的父母抚养时,它们长大后仍然会模仿其亲生父母的养育习惯。
为了寻找这些父母行为的遗传基础,Bendesky 和他的同事将这两种小鼠杂交了两次,产生了近 800 只第二代幼崽。在第二代后代中,一个与筑巢行为相关的基因脱颖而出——它调节血管加压素这种激素,这种激素与催产素一样,对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社会和结合行为有很强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两项后续实验:一项是将血管加压素注射到来自两种野生物种的小鼠父母的大脑中,另一项是对实验小鼠 (Mus musculus) 大脑中的血管加压素神经元进行基因改造以刺激它们。这两组小鼠都建造了质量较低的巢穴,这表明血管加压素和负责产生它的基因在筑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刊登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报道。
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的生物学家 Oliver Bosch 对这一结果感到惊讶,他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在他自己对大鼠和田鼠的研究中,血管加压素促进了一些母性行为。这种激素在幼崽出生前和出生后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这取决于父母是在为婴儿的到来做准备还是在照顾它们。“也许它在开始时受到抑制,然后稍后它会启动并促进母性行为,”他说。毕竟,当老鼠的事情出错时,应该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