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人养宠物

人们天生对其他物种感兴趣,但我们出于各种社会原因喜欢养宠物

在我10岁生日时,我得到了一只小狗。我太震惊了——我从小就想要一只狗——并且被幸福感淹没,以至于我 burst into tears。在接下来的14年里,名叫 Happy 的比格犬,迷住了所有遇到它的人。当它去世时,所有认识它的人都像为任何亲人一样哀悼。超过一半的美国家庭养宠物——也就是说,主要为了陪伴而饲养的动物。尽管这些室友可能长着鳞片、毛发、鳍或羽毛,人们通常还是把它们视为家庭成员。据估计,2014年我们在动物伴侣身上花费了580亿美元,以及无数小时来照顾它们。

50年来,心理学家们一直试图解开动物陪伴的吸引力,希望能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对这些生物投入如此之多。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动物学家——研究人与动物关系的科学家——更广泛地发现了了解人类社交性的窗口。我们与动物的互动可以成为理解身份、养育、支持和依恋等问题如何在关系中发挥作用的有用模型。“这一切都与人类心理学有关,”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人类动物学家波琳·贝内特说。“宠物帮助我们满足对社会联系的需求。”

尽管养宠物的原因可能像金毛寻回犬和金鱼一样多种多样,但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共同点将人们与他们的家养宠物联系在一起。我们对动物的吸引力可能是潜意识的,受到我们没有完全意识到的生物和社会力量的驱动。此外,宠物和主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可以带来各种好处,从减轻压力到新奇的冒险。我们对动物伴侣了解得越多,我们也可能对我们人类的依恋了解得越多。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天生的吸引力?
我们对动物陪伴的部分吸引力是天生的。2013年,罗格斯大学的心理学家瓦妮莎·洛布和她的同事们揭示,当在活体动物(无论是鱼、仓鼠、蛇、蜘蛛还是壁虎)和无生命的玩具之间做出选择时,一到三岁的幼儿花在与活体动物互动上的时间比花在无生命的玩具上的时间更多。

人类甚至拥有专门的大脑细胞来识别动物生命。由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克里斯托夫·科赫(他也是《大众科学·心灵》编委会成员)领导的研究人员在杏仁核(一个与情绪有关的区域)中发现了优先对动物图像做出反应的神经元。2011年的发现暗示了动物引发我们强烈情绪反应的神经基础。

许多动物似乎利用了人类对可爱的吸引力,这种驱动力也可能激发良好的育儿行为。行为研究人员长期以来注意到,人类似乎对具有人类婴儿典型特征的生物有天生的积极反应——例如大眼睛、宽阔的额头和较大的头身比。

为了更好地理解可爱能引发的反应,日本广岛大学的心理学家仁礼博史和他的同事们在2012年发表了一系列实验,其中共有132名大学生在数字矩阵中搜索数字,或使用镊子从小孔中提起微小物。之后,参与者在第二次尝试注意力或运动任务之前,观看了一系列照片。

仁礼博史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观看成年动物或食物(他们认为这些刺激是令人愉悦但不“可爱”的)的学生在试验之间没有进步。但是,看到可爱幼崽的学生更快、更灵巧地完成了镊子任务,并且第二次执行视觉搜索任务的速度也更快,这表明接触这些生物会激发专注、专心的行为。这一发现表明,人类天生倾向于关注脆弱的幼小婴儿,他们可能比其他生物需要更多的照顾。显然,幼崽利用了人类婴儿在我们身上引发的相同的本能反应。

这些发现证实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我们对宠物的兴趣源于生物学家 E. O. 威尔逊所说的“亲生命性”,即一种关注生命和类生命过程的内在倾向。我们对各种动物的迷恋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收养如此广泛的动物生命,从狼蛛到蝾螈。

然而,威尔逊也承认,我们对动物的兴趣取决于个人和文化经验。例如,狗在许多西方国家很受欢迎,但在传统的伊斯兰社区中被认为是不洁的。事实上,西卡罗来纳大学的心理学家哈罗德·A·赫尔佐格认为,养宠物主要是由文化驱动的。在201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赫尔佐格和他的同事使用美国养犬俱乐部的登记记录(从1926年到2005年)评估了犬种受欢迎程度的波动。他们发现,犬种的健康状况、寿命或行为特征(如攻击性或可训练性)与其受欢迎程度之间没有关系。相反,他们认为,顶级犬的趋势是不稳定的,而且似乎突然转变,就像受时尚驱动一样。2014年,包括赫尔佐格在内的三位作者进一步发现,以特定犬种为主角的电影会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提升该犬种的受欢迎程度。在1963年上映的《不可思议的旅程》(由拉布拉多寻回犬主演)之后的10年里,人们在养犬俱乐部登记拉布拉多犬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223只,而在前十年,这一数字为每年452只。

赫尔佐格将这些发现扩展到其他物种,认为人们养宠物可能仅仅是因为其他人养宠物,这反映了我们对模仿的爱好。他指出,美国曾短暂流行养龟,日本曾流行养锦鲤,以及他开玩笑地认为是短暂的“爱尔兰雪达犬流行病”,这些都是进一步的证据。

互惠互利的朋友
但即使模仿在人们的选择中起作用,大多数人也声称想要宠物是为了陪伴。这种友谊随后维持了这种联系,尽管养宠物需要付出代价。事实上,某些人与动物的关系在某些方面感觉类似于人际关系。在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兽医洛瑞·帕利和她的同事们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来测量14位母亲在观看自己孩子或狗的照片,或观看其他人的孩子或不熟悉的狗的照片时的大脑活动。研究人员发现,女性自己的孩子和狗的图像引起的大脑激活模式非常相似,而且这些模式与未知儿童和犬类引起的模式截然不同,这表明母性情感可能会扩展到动物身上。因此,宠物可能有助于满足人类培育其他生物的需求。

动物也可以成为这种关系的另一面,作为一种安慰的来源。20世纪60年代,叶史瓦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家鲍里斯·莱文森观察到,当他的狗 Jingles 在场时,那些有烦恼、社交退缩的孩子变得健谈,并对治疗充满热情。这一观察促使人们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以研究养宠物是否可以改善幸福感。在1980年对92人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学家埃丽卡·弗里德曼报告说,心脏病发作一年后,养宠物的人比没有动物伴侣的人更可能活着——可能是因为动物提供了一些缓解压力的方式。然而,复制这些发现的努力结果好坏参半,动物辅助疗法(莱文森的工作启发了该领域)因夸大了动物缓解精神疾病的能力而受到批评[参见斯科特·O·莉莲菲尔德和哈尔·阿科维茨的文章“动物可以辅助治疗吗?”]。

尽管如此,有些人可能会从宠物那里获得心理支持,并且正是为此目的而养宠物。在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当时在以色列赫兹利亚跨学科中心巴鲁克·伊夫彻心理学学院的心理学家西加尔·齐尔查-马诺和她的同事们要求285名猫或狗主人回答一份问卷,评估他们与宠物的情感联系。然后,研究人员要求其中120名宠物主人参加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词汇测试。通过记录受试者在测试期间的血压(一种衡量压力的指标),齐尔查-马诺发现,在测试前有宠物在场或想到宠物的人比没有接触宠物的人压力更小。然而,这种益处的强度取决于主人对宠物的依恋程度。换句话说,宠物主人获得的情感支持水平取决于他对动物的亲近程度。

不同的激素混合物似乎支撑着人与动物之间不同程度的依恋。在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瑞典舍夫德大学的生物学家琳达·汉德林和她的同事们测量了10位雌性拉布拉多寻回犬主人的体内催产素(一种结合激素)和皮质醇(一种压力激素)的水平,并将结果与主人自我报告的关于他们与狗关系的数据相关联。在与狗互动时,催产素水平较高、皮质醇水平较低的主人往往与他们的宠物关系更亲密。例如,经常亲吻狗的人催产素水平较高,而报告说害怕狗死亡的女性皮质醇水平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她们依赖动物来缓解压力。

一个人的社交取向也可能影响人与宠物之间关系的强度。在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德国罗斯托克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烈亚·贝茨和她的同事们要求47名7至11岁的、难以建立社会依恋的男孩在一个由不熟悉的成年人组成的委员会面前讲述一个故事,然后参加数学测试。在这次考验中,24名儿童由一只狗陪伴,10名儿童由一位友善的人陪伴,其余儿童身边放着一只玩具狗。

贝茨发现,由真狗陪伴的儿童的皮质醇水平最低,而由人陪伴的儿童的皮质醇水平最高,这可能是因为人让这些男孩感到紧张。此外,在那些从狗身上获益的男孩中,在测试期间与狗进行最多抚摸和其他身体接触的男孩表现出的压力最小,这通过唾液皮质醇来衡量。因此,对于那些发现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来说,与动物互动可能是一种特别好的缓解压力的缓冲。“有些事情与动物在一起要容易得多,”贝茨说。“它们更容易原谅,不会顶嘴,而且在身体接触方面也没有那么多的抑制。”

动物的滑稽行为
然而,宠物不仅仅是人类的替代品。许多没有明显社交缺陷的人从养宠物中获得了各种心理益处。2012年,贝内特展示了一位学生,当时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心理学家乔丹·沙恩的初步调查结果,他采访了37位在个人和职业上都很成功,并且与他们的动物有高于平均水平联系的狗主人。(例如,受访者受过良好教育,经济富裕,并且有令人满意的浪漫伴侣关系。)这些人报告的养狗的好处包括:娱乐——动物的滑稽行为让主人发笑;从对另一个生命体的福祉负责中获得意义;以及进入新的体验和关系的途径:小狗可能是结识邻居的好方法。

此外,许多宠物主人将他们的动物伴侣描述为更简单、更美好的生活方式的指导者。贝内特和沙恩发现,他们那些非常成功的受访者实际上将他们的狗视为过上更好生活的榜样。人们觉得他们可以从狗那里获得无条件的爱和宽恕,而人类似乎更容易让彼此失望。“动物身上有一些非常真实和诚实的东西,”贝内特说。“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错过了这一点。”

贝内特和其他人类动物学家承认,主人将这种动态的一部分投射到他们的动物身上。主人可以“解读”动物伴侣的行为反应,而不管动物的意图如何。然而,正是这种投射使该领域适合心理学研究:它们揭示了我们自己的社会需求和愿望。动物关系有一天可能会为人类关系提供有用的比较点——一个用于调查同情心、关爱甚至决策的基准。这些生物可以适应多种模式,同时又与我们如此不同,这使得这些友谊具有独特的价值。

对动物陪伴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如果没有这项研究,我们将无法开始理解构成人类经验的丰富多样的关系范围。

更多探索

家庭中的宠物:进化视角。詹姆斯·A·塞尔佩尔和伊丽莎白·S·保罗,载于《牛津进化家庭心理学手册》。托德·K·沙克尔福德和凯瑟琳·A·萨尔蒙编辑。牛津大学出版社,2011年。

生物学、文化和养宠物的起源。哈罗德·A·赫尔佐格,载于《动物行为与认知》,第1卷,第3期,第269-308页;2014年8月。

迈向人与动物关系心理学。凯瑟琳·E·阿米奥特和布洛克·巴斯蒂安,载于《心理学公报》,第141卷,第1期,第6-47页;2015年1月。

黛西·尤哈斯 编辑《大众科学》专栏“心灵 Matters”。她是一位居住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自由科学记者和编辑。她是《儿童观鸟指南》的作者。

更多作者:黛西·尤哈斯
SA 特刊 第24卷 第3s期本文最初以“宠物:我们为什么要养它们?”为标题发表于SA 特刊 第24卷 第3s期(),第4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pets0915-4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