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期间,大多数国家的人均寿命都受到了打击。但与大多数欧洲国家和智利相比,美国的人均寿命降幅更大,而且至今仍未恢复。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医学科学和公共政策的进步,如癌症筛查和治疗的进步、心脏病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烟草管制以及汽车行业的安全改进,使全球人均寿命显著延长了数十年。然而,早在疫情之前,美国的人均寿命就已经落后于大多数其他高收入国家。
疫情进一步扩大了这种差距。最近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估计了自2020年以来包括欧洲大部分地区、美国和智利在内的29个国家的人均寿命。虽然大多数国家在2020年经历了下降,但西欧大部分地区在2021年反弹。但在美国和东欧,下降趋势持续存在。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购买订阅将有助于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在美国,要像2020年那样,在一年内人均寿命出现类似的大幅下降,你需要追溯到二战之前,”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德国罗斯托克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的研究科学家乔纳斯·舍利说。

图片来源:阿曼达·蒙塔涅斯;来源:《自新冠疫情以来的人均寿命变化》,作者:乔纳斯·舍利等,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在线发布于2022年10月17日
根据研究作者的说法,在2021年,新冠仍然是美国、欧洲和智利超额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快速开发的新冠疫苗显然挽救了生命:人均寿命的下降与疫苗接种率呈负相关。而且,在最年长的年龄组中,这种益处最为明显。与2020年相比,超额死亡(衡量一年内死亡人数比平均水平多出多少的指标)的模式在2021年转向了较年轻的年龄组。
“2021年较年轻年龄组死亡率的上升,既反映了成功地为大多数最有可能死于新冠的老年人接种了疫苗,也反映了较年轻成年人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南加州大学老年学博士后学者特蕾莎·安德拉斯费说,她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
那些从2020年的人均寿命冲击中恢复过来的国家,是通过降低老年年龄组的死亡率来实现的。例如,比利时在2020年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一些新冠患者不得不被空运到欧洲其他地区接受治疗,舍利说。但在2021年,比利时能够在不增加较年轻年龄组死亡率的情况下,使80岁及以上以及60至80岁人群的死亡率恢复正常。相比之下,美国只恢复了80岁及以上人群的疫情前死亡率。该国所有其他年龄组的死亡率都有所上升。

图片来源:阿曼达·蒙塔涅斯;来源:《自新冠疫情以来的人均寿命变化》,作者:乔纳斯·舍利等,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在线发布于2022年10月17日
在美国所研究的国家中,美国的人均寿命下降幅度之大且持续时间之长令人瞩目。在其混乱和不足的疫情应对中,死亡人数已飙升至超过一百万,而且还在增加。其他因素也在该国持续下降中发挥了作用——药物过量现在导致每年近10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阿片类药物造成的。而且,损失并非均衡地感受到:在美国,土著、黑人和拉丁裔人口的人均寿命下降幅度大于其他人口群体。
“有多种因素导致美国的人均寿命损失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包括2020年国家对疫情的应对不足、对保持社交距离指南的遵守程度较低、潜在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以及疫苗接种率较低,”安德拉斯费说。“美国在因新冠以外的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方面表现突出,这表明美国在控制疫情对更广泛医疗保健系统的影响方面做得更差。”
舍利表示同意。“就我们目前所知,美国发生的情况是他们不得不同时应对两场健康危机,”他说。2019年,“美国的人均寿命处于脆弱的平衡状态。由于所有年龄段的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它总体上仍在增加。但与此同时,阿片类药物危机、绝望的死亡、因吸毒造成的死亡情况正在恶化。” 他说,这些趋势在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时只会加速。
舍利说,与美国最接近的欧洲对比可能是苏格兰,它正在应对自身的阿片类药物危机。东欧国家在2021年的人均寿命也持续下降。但只有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报告的净下降幅度大于美国。在疫情之前,东欧国家的人均寿命低于西欧国家——尽管它一直在追赶。“但在某种程度上,疫情非常戏剧性地中断了这一进程,”这项新研究的合著者、牛津大学人口学教授里迪·卡什亚普说。
该研究还揭示了男性和女性人均寿命之间差距的扩大。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各种原因,女性往往比男性寿命更长——这种现象被称为女性优势。在疫情爆发之前,这种差距一直在缩小,但新冠疫情在大多数研究国家中增加了女性优势,而美国增幅最大。一般来说,新冠疫情对男性比女性更致命,而其他导致超额死亡的原因,如阿片类药物过量,也不成比例地发生在男性身上。

图片来源:阿曼达·蒙塔涅斯;来源:《自新冠疫情以来的人均寿命变化》,作者:乔纳斯·舍利等,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在线发布于2022年10月17日
该研究有一些局限性。它没有包括日本和新西兰等在疫情期间采取了异常严格的控制措施的国家,安德拉斯费说。而且它只包括了拥有高质量数据的中高收入国家。“疫情的影响在低收入国家可能要大得多,”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