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某些事情,例如决定是否接受一份新工作,或者在国际象棋中吃掉对手的车,你最好深思熟虑。对于其他事情,例如判断面试官或对手的情绪反应,传统智慧认为第一直觉是最好的。但新的研究发现,仔细反思实际上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评估他人的感受。这些发现可以改善我们与老板、配偶、朋友,尤其是陌生人的相处方式。
如果我们无法分辨他人的感受,我们就很难度过一天,甚至一次对话。然而,这种被称为共情准确性的能力,却难以进行内省。“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不会过多考虑我们所参与的确切过程,”加利福尼亚州拉文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汀·马-凯拉姆斯说,“而且我们不一定知道我们有多准确。”
最近,马-凯拉姆斯和哈佛大学的詹妮弗·勒纳进行了四项研究,所有研究都发表于2016年。在一项实验中,参与者想象自己为某个特定职位辅导一名员工。当被告知要帮助员工提高解读他人情绪的能力时,大多数人建议“以直觉和本能的方式”思考,而不是“以分析和系统的方式”思考。当被告知要让员工在这项任务中表现更差时,参与者给出了相反的建议。然而,后来的实验表明,这种指导是错误的。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例如,在另一项实验中,一个高管教育项目中的专业人士参加了一项“认知反思测试”,以衡量他们在多大程度上依赖直觉思维与系统思维。最善于反思的思考者在模拟面试中最准确地解读了合作伙伴的情绪。系统思考者在猜测眼睛照片中表达的情绪方面也优于直觉思考者。
为了测试因果关系,研究人员要求另一组专业人士回忆起一次遵循直觉获得回报的经历,或者一次仔细推理获得回报的经历,以诱导一种或另一种思维模式。正如预测的那样,当在随后的模拟面试中判断合作伙伴的情绪时,那些被引导进行仔细推理的个体更加准确。
那么,为什么我们珍视对他人的快速印象呢?“我们所有人似乎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解读他人,”马-凯拉姆斯说,“所以我认为这看起来比实际情况容易得多。” 为了准确判断一个人的情绪,我们需要考虑到背景、细微的表情、个人历史以及我们自己的偏见。马-凯拉姆斯和她的同事们现在正在研究直觉思维是否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提供好处,例如当你非常了解某人时。但是,当解读他人,尤其是陌生人时,马-凯拉姆斯建议我们“对我们的直觉保持真正的警惕,并在我们仓促下结论之前,更批判性和努力地思考这个人正在经历什么。” ——马修·赫特森
表情符号:翻译有误?

苹果、微软、LG、谷歌和三星版本的“咧嘴笑,眼睛笑眯眯”的表情符号。 来源:Hannah Miller等人在第十届网络和社会媒体国际AAAI会议论文集(2016年5月17日至20日,德国科隆)中发表的“‘欣喜若狂’还是‘准备战斗’:表情符号的不同解读”。由AAAI出版社出版。
表情符号是一种通用语言,对吗? 不一定。 操作系统以不同的方式显示相同的键入字符,因此 Nexus 用户看到的快乐笑容(左下)在他们使用 iPhone 的通讯对象看来却是鬼脸(左上)。 然而,即使在同一平台上,人们对表情符号的解读也存在差异:在 2016 年的一项研究中,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困惑现象很普遍,尤其是在围绕“咧嘴笑,眼睛笑眯眯”(所有五个图像)的表情符号时。 当被要求在从非常负面到非常正面的 10 分制量表上对 Apple 版本的表情符号所表达的情绪进行评分时,受试者的评分分布非常分散。 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平均差异几乎为两分。 ——维罗妮克·格林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