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狗狗如此融入家庭

行为科学家探索其背后的原因

在匈牙利多瑙河畔附近的一家研究所里,一位年迈的夜班看门人和一条名叫巴尔萨扎的老看门狗之间开始滋生出一种情感纽带。狗狗有时会在看门人家里度过一天。“不幸的是,这种关系只持续了几个月,因为看门人生病了……最终去世了,”布达佩斯罗兰大学伦理学系创始人、动物行为学家维尔莫斯·恰尼在他的著作《如果狗狗会说话》中写道。看门人去世后不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注意到巴尔萨扎会时不时地消失,尤其是在早上。“我们追踪了它不在时在做什么,”恰尼报告说,“发现它会穿过繁忙的公路,去它养父在村里的老房子,并在房子前坐上几个小时。”

人与狗之间的关系催生了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尤其因为这种联系如此不可思议。看看你的狗,或者你家附近的任何一只狗。你会期望这些生物成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吗?它们看起来和我们非常不同。它们的行为方式非常不同。它们似乎对文化没有亲和力。而且它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然而,大多数西方文化的人都将他们的狗视为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成员。现在,行为科学开始揭示这种不太可能的友谊是如何产生的。

自从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心理学家迈克尔·托马塞洛和布达佩斯的恰尼领导的科学团队独立发表研究论文,阐述家犬如何通过人类的指点手势找到隐藏的食物以来,还不到 20 年。这项工作标志着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的诞生,该领域旨在研究人类与狗之间纽带的生物学基础。从那时起,研究人员了解到,人类和他们的狗伴侣生活在一种依恋关系中,就像母亲和婴儿一样。他们彼此陪伴感到快乐,并在潜在的挑战性环境中找到彼此的支持。依恋关系也为合作奠定了基础:人类帮助狗适应现代社会;作为回报,当我们在特定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时,狗会帮助我们,例如视力。当狗受到虐待时,它们有时会表现出与儿童相同的依恋关系破裂的心理症状。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研究还表明,狗之所以能够顺利适应家庭生活,是因为它们对人类的沟通方式和情感行为的专注和敏感。狗倾向于像人类一样通过发声来表达情感,而且它们似乎会对人类言语和哭声的情感细微差别做出反应。狗可以像任何青少年一样狡猾地表现行为,以引出主人的期望反应。它们还擅长通过观察向人类学习,这使它们能够遵守家庭规则。

现在,现代技术正在扩展人与狗之间的关系,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又实现了不同形式的互动。人类和狗的大脑活动图像显示,在两种物种如何编码彼此发声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从最先进的传感器到交互式机器人,各种设备可能有一天会让狗参与到与人类的新合作任务中。随着我们迈向日益复杂的未来,狗的依恋和适应能力应使它们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

融入其中
狗在动物王国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们已经弄清楚如何加入一个完全外来的物种的社群——这证明了它们具有复杂的社会能力。心理学家将社会能力定义为个体协调自身需求和集体期望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融入群体。社会能力取决于掌握一系列技能,包括形成依恋关系、调节攻击性、学习和遵守规则、提供帮助以及参与各种群体活动的能力。

当非人类物种的成员加入我们的社会单元时,社会能力也会发挥作用。因此,当我和我在罗兰大学的团队设计人与狗关系的研究时,我们专注于狗表现出社会能力各个组成部分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了解了它们与我们的兼容性。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狗最初是如何发展出这种能力的。

任何有幸或不幸在家中饲养过狼和狗的人都会同意,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尽管人们尽一切努力使狼适应人类生活,但狼不容易成为家庭成员。狗之所以能够跨越鸿沟,是因为它们在数百年的驯化过程中,基因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标志是选择了支持狗在人群中长大时发展出类似人类的社会能力的遗传成分。

终生依恋
社会能力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形成依恋关系的能力。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幼犬和成年犬与其主人之间的依恋关系,与母亲和幼儿之间存在的纽带非常相似。在 20 世纪 60 年代,伦敦塔维斯托克诊所的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和当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玛丽·安斯沃思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理论,以解释母亲和婴儿之间牢固的联系。他们认为,这种被称为依恋的纽带,确保了婴儿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并有机会探索和了解人类生活的复杂性。安斯沃思和她的同事们引入了一个简单的测试,现在已成为衡量日常生活中这种纽带质量的标准方法。观察大约 12 到 18 个月大的母亲和婴儿在一系列环境中的情况,在这些环境中,婴儿会接触到陌生的女性或与母亲短暂分离。研究表明,婴儿将母亲视为安全基地,不时回到母亲身边。在被单独留下后,他们也会向母亲寻求安慰。

伦理学家花了多年时间才认识到,狗和它们的主人也表现出这种依恋模式。1998 年,动物行为学家约瑟夫·托帕尔和他在罗兰大学的同事邀请了 51 位狗主人参加一项实验,该实验与母亲和婴儿的研究非常相似。主人和狗被带到一个陌生的房间,一起玩耍了一段时间,先是彼此玩耍,然后是和主人提供的玩具玩耍。接着,一位友好的陌生人走了进来。主人离开了,狗独自一人或在陌生人的陪伴下度过了一段时间。让研究人员有些惊讶的是,大多数狗的行为都像人类婴儿。当主人在场时,狗会待在他们身边,并且不会试图离开房间。大多数狗也乐于与主人玩耍。它们与陌生人玩耍的时间较少,而且当主人离开时,大多数狗都停止与陌生人玩耍。研究人员将这种偏好解释为表明狗将主人视为潜在危险时的安全避风港,正如依恋理论所预测的那样。

托帕尔的团队随后着手测试这种行为是否代表一种依恋关系,并对幼犬和狼进行了比较研究。在这个实验中,13 只狼和 11 只狗在出生后四到六天内与母亲分离,并由人类抚养到四个月大。然后,研究人员进行了陌生人和玩具的实验。尽管与狗有相同的社会经历,但狼并没有区分它们的主人和陌生人,只有狗将它们的主人用作安全基地。在 2001 年的一项平行研究中,罗兰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玛尔塔·加奇发现,即使是成年犬也可能与人类建立依恋关系,例如从收容所救出年长的狗时。(作为该小组的负责人,我也参与了这项研究以及在罗兰大学进行的所有其他研究。)因此,与人类建立依恋关系的能力是终生的。

无论好坏
狗表现出的依恋倾向使它们与我们的关系容易出现一些熟悉的、类似人类的功能障碍,尤其是对于城市居民的宠物而言。一个世纪前,狗本可以自由地四处游荡,与人类和其他狗相遇,但现在它们常常被限制在公寓里,孤独且很少有机会享受它们的时光。大多数人在社交狗方面做得很好,也许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做到了。但是,当主人疏忽大意时,他们的狗就像婴儿一样,容易患上分离焦虑症。当被单独留下时,这些狗会过度吠叫,试图通过破坏墙壁和门来逃跑,并在地板上排便和排尿。

罗兰大学的伦理学家维罗妮卡·科诺克和她的同事在 2011 年进行的一项关于这种现象的研究发现,当与主人分离时,大多数狗都会靠近主人通常坐的椅子。相比之下,表现出分离焦虑症迹象的狗对主人触摸或留下的物品没有表现出偏好。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些狗可能在将主人与他或她的家或财产联系起来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当主人不在时,狗不会感到安全。

正如苦恼的婴儿一样,犬类焦虑症通常也是其看护者性格的结果。《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在 2015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科诺克和她的同事报告说,在人际依恋关系中表现出更大程度回避(例如,不接受他人帮助)的主人,往往拥有分离焦虑水平较高的狗。这种相关性表明,当主人以不适当的方式与他们的狗互动时,狗可能会出现行为问题。当狗需要社交支持时,主人可能没有提供,或者当没有经验的狗暴露于社交威胁时,主人可能会缺席或疏忽。相比之下,稳定而平衡的依恋关系使狗感到安全,并在狗和主人之间建立牢固的情感纽带。

情感联系
尤其因为这种纽带,狗经常因其情感敏感性而受到赞赏,与狗一起生活的人们一直将情感归因于他们的动物伴侣,假设狗像人类一样快乐、悲伤、生气和嫉妒。然而,多年来,学术研究人员拒绝将情感归因于动物。这种态度正在缓慢改变,现在谈论狗或其他非人类物种的情感已不再被认为是亵渎神灵。

然而,一个仍然悬而未决的问题是,狗的情感是否意味着我们认为的那样。尽管一些研究人员承认狗的快乐和恐惧类似于人类的体验,但实验工作表明,狗和人类在更复杂的情感(如内疚)方面存在差异。在人类中,当人们违反社会规则时,例如偷别人的食物,就会产生内疚感。

2009 年由巴纳德学院的认知科学家亚历山德拉·霍洛维茨领导,2012 年由当时在罗兰大学的犬类行为研究员朱莉·海希特领导的两项独立研究,检查了狗在被告知不要违反此类规则后的行为。在霍洛维茨的实验中,14 只狗被主人告知不要吃客厅桌子上的食物。然后主人离开了房间,大概是为了给狗一个服从或不服从的机会。但是,实验员随后偷偷地向狗提供了食物(保证不服从)或将其拿走(保证服从)。

接下来,实验员向主人报告了狗的行为,有时是如实报告,有时则不是,并指示“听话”的狗的主人以友好的方式迎接他们的宠物,并责骂他们被告知不听话的狗。所有受到责骂的狗,无论它们是否真的吃了食物,都表现出相同程度的行为,这些行为被主人识别为内疚的迹象,这表明狗是对主人的行为(即责骂和不满意的表情)做出反应,而不是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海希特还指出,狗的举止是一种生存机制,她报告说,当被问及在家里的习惯时,观察到内疚行为的主人表示,在发现不当行为后,他们不太可能责骂他们的狗。

关于狗和悲伤,无论是它们感受到自己的悲伤还是对我们的悲伤做出反应,都没有明确的研究,但当时都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心理学家黛博拉·卡斯坦斯和詹妮弗·梅耶能够为长期以来的信念提供科学证据,即人类的哭泣会引起狗的附属行为。在 2012 年的一项研究中,实验员观察了 18 只狗在家庭环境中的反应,当时它们的主人和陌生人哼唱、说话或假装哭泣。几乎所有的狗都走近哭泣的人,看着她并触摸她。当人类说话或哼唱时,这些行为的频率要低得多。尽管主人可能会将狗的行为拟人化,并认为这是同理心技能的标志,但该研究的作者得出结论,有一种更简单的解释。他们认为,人类的哭声类似于包括狗在内的哺乳动物的痛苦发声,因此哭声引起了痛苦,而不是同情,同情需要狗识别人类的内在状态。

支持这一结论的是,2014 年由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心理学家泰德·拉夫曼和闵慧勇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听人类婴儿的哭声会引起狗的压力,这可以通过它们血液中皮质醇水平的升高来揭示。不用说,当你的狗依偎你时,无论其动机如何,它的行为都是令人欣慰的,但请记住,如果你想通过表现出悲伤来引出一些爱意,你的狗可能不是为你感到难过;它可能只是因为感到压力而感到难过。

照我做!
人类文化的很大一部分是基于社会学习的。语言、社会规则和物体的使用都是从老一辈传给年轻一代,从同龄人传给同龄人的。狗也非常热衷于通过观察来学习。社会学习能力在动物中很普遍,但向不同物种的代表学习则更为罕见。由于狗将人类视为它们的社会伴侣,因此它们渴望通过观察我们的活动来学习并不奇怪;牧羊人早就知道这一点。然而,科学界直到几年前才开始探索这种犬类能力的深度。

观察能力最常见的测试之一涉及一项简单的绕道任务,即狗必须绕过大约三米长的栅栏才能到达可见的目标(例如一些食物或玩具)。在 2001 年的一项研究中,动物行为学家彼得·庞格拉茨和他在罗兰大学的团队表明,家犬需要尝试六到七次才能通过反复试验掌握这项任务——但它们可以在观看专家犬完成该任务一次后学会绕道。而且,狗通过观看人类专家也学得同样好。

父母喜欢与婴儿玩的古老的模仿游戏也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狗如何通过观察来学习。母亲和父亲经常演示一个特定的动作(例如用食指触摸鼻尖),然后鼓励他们的婴儿也这样做。2006 年,当时在匈牙利科学院的托帕尔和他的团队首次表明,人们可以与狗玩类似的游戏。人类首先训练狗执行三到四个任务(例如转圈、跳到桌子上或绕着锥体走),方法是演示每个动作并告诉狗“做”。当狗完成任务时,会得到奖励。大多数狗都能很快学会这些规则。然后,人类演示新的任务(例如用手触摸锥体)。经过定期练习,狗自然会模仿其人类伴侣执行的此类新颖动作。

照我做游戏唤醒了狗模仿我们行为的自然倾向。然而,我们并不总是希望它们这样做。谁想要一只小狗从桌子上吃饭、在花园里挖土或“读”报纸?因此,人类经常阻止狗模仿他们,狗很快学会不模仿人类伴侣执行的大多数活动。即便如此,狗通过观察我们学到的东西数量可能会让即使养狗多年的人也感到惊讶。有些狗可能会通过观察主人转动把手来学会开门,或者它们可能会跳上雪橇,仅仅是因为它们看到人们在从山坡上滑下来时玩得很开心。事实上,从观察中学习的能力有助于狗掌握融入人类群体及其主人特有习惯所必需的规则。

合作:变得实用
在现代西方社会,狗通常仅仅因为它们是狗而受到喜爱。但是,如果狗没有证明自己对过去的社会如此有用——充当家庭警报系统、保护畜群免受狼群侵害、拉雪橇,那么它们今天可能就不复存在了。而且,这种用途在今天仍在继续,狗协助警察(例如进行毒品检测)并帮助残疾人。盲人的导盲犬和轮椅使用者或听力障碍者的辅助犬不仅提供全天候的实际帮助,而且还承担重要的社会角色,其中友谊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事实上,狗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要素包括它们令人印象深刻的合作技能。在一个有用的伙伴关系中,每个人都必须表现出自制力,注意对方的目标和行动,并学会轮流,以便在不同的时间,一方或另一方处于领先地位。研究表明,导盲犬具备所有这些技能。2001 年,当时在罗兰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西玛·纳德里和她的团队对盲人和他们的导盲犬进行了详细的行为分析,揭示了两人一起行走时互动的细微之处,每个伙伴都承认对方的目标并非常迅速地切换领导地位。例如,盲人发起向左或向右转弯(因为她知道自己想去哪里),而狗则在避开街道上的障碍物时处于领先地位(因为犬类可以看到它)。

狗还可以在任务中进行协作,在这些任务中,它们似乎理解协调行动的后果。在 2014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莱尔卡·奥斯托伊奇和尼古拉·克莱顿报告了狗解决所谓的松绳任务的能力,该任务被认为是联合解决问题的基准测试。在通常的设置中,合作伙伴会得到一个盒子,盒子中伸出两条绳子。事实上,他们看到的是一根绳子的两端。如果两个伙伴都抓住一端并同时拉动,他们就会将目标物体(放置在盒子后面)移动到他们可以够到的范围内。但是,如果只有一个人拉绳子,绳子就会从装置中滑出,而不会移动奖品。在实验过程中,狗学会了通过与人类或狗伙伴协调行为来获得奖品。因此,狗能够认识到对方的具体行动对于它们自身的成功是必要的。狗和它们的伙伴之间这种合作行为的快速发展解释了为什么狗如此擅长帮助人类完成定义明确的任务,例如引导盲人在繁忙的城市街道中穿行。[有关动物如何共同解决问题和学习技能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凯瑟琳·哈蒙·科雷吉的“动物的社会天赋比你想象的更强大”]。

高科技未来中的狗
现代技术入侵日常生活可能会让狗主人想知道他们与伴侣的关系在数字时代将如何发展。然而,狗已经开始与当今的技术互动,甚至与设备形成临时伙伴关系。在最近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的一项实验中,当时在罗兰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安娜·格尔盖伊和她的团队通过遥控汽车向家犬运送了一些食物。经过几次这样的互动,狗开始看着、触摸或推动汽车,当汽车不动时,就好像它们的目标是让汽车“工作”。从表面上看,狗的动作类似于它们在类似情况下对主人表现出的动作。原则上,如果设备的能力变得更加复杂,那么狗和机器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如此。

这种人-机器互动也可能具有实际益处。在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计算机工程教授伯恩哈德·普拉特纳领导并由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最近一个项目中,研究人员测试了这样一种想法,即如果人类救援人员辅以由狗和配备摄像头的空中机器人组成的团队,那么在树林或山中搜寻失踪人员将更有效。罗兰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琳达·格伦策尔与训狗师芭芭拉·凯雷克斯合作,教会了四只狗跟随飞行机器人在 100 到 150 米的距离上飞行。他们还训练狗停止跟随机器人,如果看到机器人在特定位置上方盘旋,则开始通过气味搜索失踪人员。如果狗找到了失踪人员,就会通过吠叫提醒人类救援人员。研究人员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机器辅助团队将优于传统的救援队,特别是如果狗承认飞行机器人是社交伙伴——它们可能会像对人类伴侣一样热情地回应飞行机器人。

人类生活正变得越来越远离自然世界,狗永远无法理解这些变化的广度。但是,它们的社会能力将帮助它们成功地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就像它们自与人类家庭并肩开始漫长的旅程以来所做的那样。


平行大脑
人类与犬类纽带的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想了解狗的大脑如何对人类的情感信号做出反应。但是,用于研究神经活动的主要工具——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要求受试者完全静止地躺上几分钟。在过去的几年里,狗成为第一个学会无需身体约束就静止不动地躺在设备中的非人类物种。凭借这一突破,去年,布达佩斯 MTAELTE 比较伦理学研究小组的神经生物学家阿提拉·安迪奇斯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人类和狗的比较成像研究,以调查犬类和人类大脑是否以类似的方式处理非语言声音刺激。

安迪奇斯的团队录制了 100 多种人类和狗的发声,并要求人类判断这些声音的负面或正面情感内容。22 个人和 11 只经过专门训练的狗在收听这些录音的片段长序列时,它们的大脑活动被记录下来。尽管犬类大脑比人类大脑小得多,但研究人员还是能够找到两个神经区域,这两个区域在两个物种中执行类似的功能。当受试者听到自己物种的发声时,无论声音的情感内容如何,一个区域都主要处于活动状态,这表明狗和人类各自都拥有一个大脑区域,该区域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专门用于此功能。

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关于情感信息处理的发现——人类和犬类的大脑都具有类似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活动与越来越积极的情感内容相关联,而与发出声音的物种无关。尽管这些大脑区域在相对基本的水平上处理声音刺激(例如,与发声的长度和频率相关),但结果初步暗示了神经基础的存在,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家犬(和敏感的主人)可能对它们的伴侣的情感反应如此强烈。——A.M.

成像研究表明,与人类一样,狗也具有专门的大脑区域来处理自己物种的声音(在人类中显示为红色,在狗中显示为蓝色)。我们两者也都具有处理具有积极情感内容的声音的区域(人类为黄色;狗为紫色)。请注意黄色和紫色区域的重叠,表明在每个大脑中,同一区域都会对任一物种的积极发声做出反应。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CURRENT BIOLOGY 第 24 卷第 5 期“狗和人类大脑中的声音敏感区域通过比较 FMRI 揭示”,作者:ATTILA ANDICS 等人;2014 年 3 月 3 日

更多探索

狗的内心世界:狗的所见、所闻和所知。 亚历山德拉·霍洛维茨。斯克里布纳出版社,2009 年。

为狗辩护:为什么狗需要我们的理解。 约翰·布拉德肖。艾伦巷出版社,2011 年。

动物智慧:我们动物伙伴的思想和情感。 弗吉尼亚·莫雷尔。皇冠出版社,2013 年。

狗的天赋:狗比你想象的更聪明。 布莱恩·黑尔和凡妮莎·伍兹。达顿出版社,2013 年。

狗的行为、进化和认知。 第二版。Ádám Miklósi。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 年。

关于 Ádám Miklósi

Ádám Miklósi 是一位生物学家,也是布达佩斯罗兰大学伦理学系主任。他是研究人与狗互动的领先科学家,对狗的认知能力特别感兴趣。

更多作者:Ádám Miklósi
SA 特刊第 24 卷第 3s 期本文最初以“友谊的科学”为标题发表在SA 特刊第 24 卷第 3s 期(),第 15 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pets0915-15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