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做梦时闭着眼睛是如何“看”到东西的? —Robert J. Evans,通过电子邮件
Robert O. Duncan,纽约城市大学约克学院的行为科学家,解释说:
正如您在问题措辞中暗示的那样,人们在梦中实际上并没有看到东西。视觉依赖于光线进入眼睛并刺激视网膜——这在我们闭着眼睛躺在黑暗中时不会发生。然而,
比较梦境中生动的图像与白天视觉的研究表明,视觉皮层(大脑中最大的视觉区域)的活动模式相似。
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梦境视觉来自大脑的视觉中心。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梦境研究员 J. Allan Hobson 和他在哈佛医学院的同事提出,大脑在做梦时会自发地产生电脉冲。这些信号被称为 PGO 波,起源于视觉皮层和两个
大脑的其他视觉区域:脑桥和外侧膝状核。
PGO 波在快速眼动 (REM) 睡眠期间最为突出,快速眼动睡眠是做梦最多的睡眠部分。来自 PGO 波的自发活动可能始于大脑的视觉区域,但最终会产生级联活动,进入存储记忆的大脑区域。
但并非所有研究人员都同意梦境图像起源于视觉区域。一些梦境研究人员提出了相反的路径,表明梦境起源于存储记忆的区域,然后连接到视觉大脑区域。这种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梦境图像的细节程度仅与我们的记忆一样。
例如,假设您正在思考您的祖母。您对她的记忆可能不包括她脸部右侧的痣,如果您坐在她旁边,您会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记忆中特有的细节缺乏也发生在梦境视觉中。
为什么我们用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
Mark A. W. Andrews,宾夕法尼亚州格林斯堡塞顿山大学伊利湖骨科医学院生理学系主任兼教授,回复道:
正所谓一图胜千言,我们的面孔可以表达丰富的信息。用简单的扬眉或嘴角一撇来传达微妙情感的能力可能是天生的。查尔斯·达尔文是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人之一,他在 1871 年出版的著作《人与动物的情绪表达》中写道:“不同种族的老人和年轻人,无论人还是动物,都通过相同的动作表达相同的心境。”
最近的研究支持了达尔文的理论,即微笑、鬼脸和更细微的表情都是与生俱来的——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产物。例如,研究表明,包括盲人或大脑未发育完全的婴儿在内的婴儿,使用面部线索来告诉父母他们的感受。婴儿甚至在足够理解自己表情的含义之前就用面部表情进行交流。由于人类彼此依赖才能生存,我们必须进行交流;面部表情可能已经进化成为传递感受和意图的有效方式。
尽管使用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可能很大程度上是本能的,但也存在学习成分。例如,日本女性和男性被教导要掩饰情感的公开表达,而赞成社会认可的微笑。
通过研究面孔,研究人员已将嘴巴、眼睛和眉毛位置的细微变化与六种基本人类情感(快乐、惊讶、厌恶、悲伤、愤怒和恐惧)的变化相匹配。科学家们正在使用这些信息来开发计算机技术,该技术可以分析面部动作和抽搐,以帮助评估嫌疑人证词的真实性。
面部表情不仅会泄露我们的秘密;它们也可能让我们更充分地体验自己的情感。这个过程仍然没有被很好地理解,但有可能强迫你的脸表达快乐、悲伤或愤怒可能会帮助你感受到这些情绪。此外,使用 MRI 的新研究表明,面部表情不仅反映了人们的感受,而且还影响了人们的感受。研究表明,例如,当人们做出愤怒的表情时,他们在与同理心和决策相关的大脑皮层区域表现出较少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