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10岁生日那天,我得到了一只小狗。我太震惊了——我从小就想要一只狗——并且幸福得不知所措,以至于 burst into tears(热泪盈眶)。在接下来的14年里,名叫Happy的比格犬,迷倒了所有见过它的人。当它去世时,所有认识它的人都像为任何亲人一样哀悼。在美国,每三个家庭中就有两个养宠物——也就是说,饲养动物主要是为了陪伴。尽管这些室友可能长着鳞片、皮毛、鳍或羽毛,但人们通常将他们的动物视为家庭成员。2017年,我们估计在动物伙伴身上花费了690亿美元,并且花费了无数时间来照顾它们。
50年来,心理学家们一直试图解开动物陪伴的吸引力,希望能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对这些生物投入如此之多。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动物学家——研究人类与动物关系的科学家——发现了一扇了解更广泛人类社会性的窗口。我们与动物的互动可以为理解身份认同、养育、支持和依恋等问题如何在关系中发挥作用提供有用的模型。“这一切都与人类心理学有关,”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人类动物学家波琳·贝内特说。“宠物帮助我们满足对社会联系的需求。”
尽管养宠物的原因可能像金毛寻回犬和金鱼一样千差万别,但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共同的线索将人们与他们的家养宠物联系在一起。我们对动物的吸引力可能是潜意识的,受到我们没有完全认识到的生物和社会力量的驱动。此外,宠物和主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可以带来各种各样的益处,从减轻压力到新奇的冒险。我们对伴侣动物了解得越多,就可能对我们人类的依恋了解得越多。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方式是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天生的吸引力?
我们对动物陪伴的部分吸引力是天生的。2013年,罗格斯大学的心理学家瓦妮莎·洛布和她的同事们揭示,当在活体动物(无论是鱼、仓鼠、蛇、蜘蛛还是壁虎)和无生命的玩具之间做出选择时,一到三岁的幼儿与活体动物互动的时间多于与无生命的玩具互动的时间。
人类甚至有专门的脑细胞来识别动物生命。由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克里斯托夫·科赫(他也是《大众科学》编委会成员)领导的研究人员在杏仁核(一个参与情绪的区域)中发现了对动物图像优先反应的神经元。2011年的这一发现暗示了动物在我们身上引发强烈情绪反应的神经基础。
许多动物似乎利用了人类对可爱的吸引力,这种驱动力也可能激发良好的育儿行为。行为研究人员长期以来注意到,人类似乎对具有人类婴儿典型特征的生物(如大眼睛、宽阔的前额和较大的头身比例)具有天生的积极反应。
为了更好地理解可爱能引发的反应,时任日本广岛大学心理学家的仁渡博司和他的同事在2012年发表了一系列实验,共有132名大学生参与,他们在数字矩阵中搜索数字,或使用镊子从小孔中提起微小的物体。之后,参与者观看了一系列照片,然后第二次尝试注意力或运动任务。
仁渡和他的同事发现,观看成年动物或食物(他们认为令人愉快但不可爱的刺激物)的学生在两次试验之间没有进步。但是,看到可爱幼年动物的学生在第二次更快、更灵巧地完成了镊子任务,并且更快地完成了视觉搜索任务,这表明接触到这些生物可以激发专注、专注的行为。这一发现表明,人类天生就倾向于关注脆弱的幼年婴儿,他们可能比其他生物需要更多的照顾。显然,幼年动物利用了人类婴儿在我们身上引发的相同的本能反应。
这些发现为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所称的“亲生命性”观点提供了佐证,即人类天生倾向于关注生命和类似生命的过程。我们对各种动物群的迷恋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收养如此广泛的动物生命,从狼蛛到火蜥蜴。
然而,威尔逊也承认,我们对动物的兴趣取决于个人和文化经验。例如,狗在许多西方国家很受欢迎,但在传统的伊斯兰社区中被认为是不洁的。事实上,西卡罗莱纳大学的心理学家哈罗德·A·赫尔佐格认为,养宠物主要受文化驱动。在201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赫尔佐格和他的同事使用美国养犬俱乐部的登记数据,评估了1926年至2005年间犬种流行度的波动。他们发现,犬种的健康、寿命或行为特征(如攻击性或可训练性)与其受欢迎程度之间没有关系。相反,他们认为,顶级犬种的趋势是不稳定的,而且似乎突然转变,仿佛受到时尚的驱动。2014年,包括赫尔佐格在内的三位作者进一步发现,以特定犬种为主角的电影会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提高该犬种的受欢迎程度。在1963年上映的由拉布拉多寻回犬主演的电影《不可思议的旅程》上映后的10年里,人们在美国养犬俱乐部注册拉布拉多犬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223只,而前十年每年为452只。

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当女性观看自己的孩子(a、b)和狗(c、d )的照片时,包括杏仁核在内的相似大脑区域会被激活。然而,重叠并非绝对。某些中脑区域 (SNi/VTA) 仅在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时才会激活。 来源: Luke E. Stoeckel 等人在PLOS ONE,第 9 卷,第 10 期,文章编号 E107205 中发表的“母亲观看自己的孩子和狗时的脑激活模式:一项 FMRI 研究”;2014 年 10 月 3 日
赫尔佐格将这些发现扩展到其他物种,他认为,人们养宠物可能仅仅是因为其他人养宠物,这反映了我们对模仿的偏爱。他指出,美国曾短暂流行养龟,日本曾流行养锦鲤,以及他开玩笑地认为是短暂的“爱尔兰雪达犬流行病”等进一步的证据。
有益的朋友
但即使模仿在他们的选择中起作用,大多数人也声称想要宠物是为了陪伴。这种友谊随后维系了联系,尽管存在所有权成本。事实上,某些人与动物的关系在某些方面感觉类似于人际关系。在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兽医洛瑞·帕利和她的同事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了14位母亲在观看自己孩子或狗的照片,或观看他人孩子或不熟悉的狗的照片时的大脑活动。研究人员发现,女性自己的孩子和狗的照片引起的大脑激活模式非常相似,并且这些模式与不认识的孩子和犬类引起的模式不同,这表明母性情感可能会扩展到动物身上。因此,宠物可能有助于满足人类养育其他生物的需求。
.jpg?w=900)
我们对其他动物的兴趣可能部分是天生的。孩子们从小就对各种各样的生物着迷。 来源:杰夫·格林诺 盖蒂图片社
.jpg?w=734)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我们之所以被可爱的动物吸引,是因为它们的外观,例如大眼睛和轮廓,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人类婴儿的特征。 来源: 盖蒂图片社
动物也可以是这种关系的另一面,充当安慰的来源。20世纪60年代,叶史瓦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家鲍里斯·莱文森观察到,当他的狗Jingles在场时,有问题的、社交退缩的孩子在治疗过程中变得健谈和热情。这一观察促使人们开始调查养宠物是否可以改善幸福感。在1980年对92人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时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学家的埃丽卡·弗里德曼报告说,心脏病发作一年后,宠物主人比没有伴侣动物的人更有可能活着——这可能是因为动物提供某种形式的减压。然而,复制这些发现的努力结果好坏参半,动物辅助疗法,即莱文森的工作所启发的领域,因夸大动物缓解精神疾病的能力而受到批评[参见斯科特·O·莉莲菲尔德和哈尔·阿科维茨的“动物可以帮助治疗吗?”]。
.jpg?w=900)
来源: 盖蒂图片社
尽管如此,有些人可能会从宠物那里获得心理支持,并且正是为此原因而养宠物。在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时任以色列赫兹利亚跨学科中心巴鲁克·伊夫彻心理学学院心理学家的西加尔·齐尔查-马诺和她的同事要求285名猫或狗主人回答一份评估他们与宠物的情感联系的问卷。然后,研究人员要求其中120名宠物主人参加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单词测试。通过记录受试者在测试期间的血压(一种衡量压力的指标),齐尔查-马诺发现,在测试前有宠物在场或想到宠物的人比没有与宠物接触的人压力更小。然而,这种益处的强度取决于主人对宠物的依恋程度。换句话说,宠物主人获得的情感支持程度取决于他对动物的亲近程度。
不同的激素混合物似乎支撑着人与动物之间不同程度的依恋。在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瑞典舍夫德大学的生物学家琳达·汉德林和她的同事测量了10位雌性拉布拉多寻回犬主人的结合激素催产素和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水平,并将结果与主人关于他们与狗的关系的自我报告数据相关联。在与狗互动时催产素水平较高和皮质醇水平较低的主人往往与他们的宠物关系更密切。例如,经常亲吻狗的人催产素水平较高,而报告说他们害怕狗死亡的女性皮质醇水平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她们依赖动物来缓解压力。
一个人的社会取向也可能影响人与宠物关系的强度。在201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德国罗斯托克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烈亚·贝茨和她的同事要求47名7至11岁的有社交依恋困难的男孩在一个由不熟悉的成年人组成的委员会面前讲述一个故事,然后参加数学测试。在这次考验中,24名儿童由一只狗陪伴,10名儿童由一位友善的人陪伴,其余儿童旁边放着一只玩具狗。
贝茨发现,真狗陪伴的儿童皮质醇水平最低,而人类陪伴的儿童皮质醇水平最高,这可能是因为人让人感到紧张。此外,在那些从狗身上获益的男孩中,在测试期间与狗进行最多抚摸和其他身体接触的男孩表现出的压力最小,这是通过唾液皮质醇来衡量的。因此,对于那些发现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来说,与动物互动可能是一种特别好的减压缓冲剂。“有些事情与动物在一起更容易,”贝茨说。“它们更容易原谅,不会顶嘴,而且在身体接触方面抑制较少。”
动物的滑稽动作
然而,宠物不仅仅是人类的替代品。许多没有明显社交缺陷的人也从养宠物中获得了各种心理益处。2015年对澳大利亚城市居民进行的一项电话调查发现,狗是“社交破冰者”:小狗可以成为结识邻居的好方法。2016年,一项小型的韩国研究发现,照顾蟋蟀八周的老年人心理状态有所改善,这可能是因为责任感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意义。
2012年,贝内特展示了当时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学生、心理学家乔丹·沙恩的初步研究结果,后者采访了37位在个人和职业上都很成功,并且与动物有高于平均水平联系的狗主人。(例如,受试者受过良好教育且富有,并且拥有令人满意的浪漫伴侣关系。)这些人报告的养狗的好处之一是娱乐;动物的滑稽动作让它们的主人发笑。此外,许多宠物主人将他们的伴侣动物描述为更简单、更善良的生活方式的导师。贝内特和沙恩发现,他们非常成功的受试者实际上将他们的狗视为更好生活的榜样。人们觉得他们可以从狗那里获得无条件的爱和宽恕,而人类似乎更容易让彼此失望。“动物身上有些东西非常真实和诚实,”贝内特说。“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错过了这一点。”
贝内特和其他人类动物学家承认,主人将这种动态投射到他们的动物身上。主人可以“解读”动物伴侣行为中的反应,而不管动物的意图如何。然而,正是这种投射使该领域成为心理学的沃土:它们揭示了我们自己的社会需求和愿望。动物关系可能有一天会为人类关系提供有用的比较点——一个用于调查同情心、关怀甚至决策的基准。这些生物可以适应多种模式,同时又与我们如此不同,这使得这些友谊具有独特的价值。
对动物陪伴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如果没有这项研究,我们就无法开始理解构成人类经验的丰富多样的关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