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自杀?

人们为什么会自杀身亡?

伊兹哈尔·科恩

安东尼·波登(61岁)。凯特·丝蓓(55岁)。罗宾·威廉姆斯(63岁)。亚伦·斯沃茨(26岁)。小西奥(43岁)。亚历山大·麦昆(40岁)。亨特·S·汤普森(67岁)。科特·柯本(27岁)。西尔维娅·普拉斯(30岁)。欧内斯特·海明威(61岁)。艾伦·图灵(41岁)。弗吉尼亚·伍尔夫(59岁)。文森特·梵高(37岁)。当你读完这份著名的自杀身亡者名单时,世界上某个地方又会有一个人做了同样的事情,大约每40秒就有一个人(每年约80万人),自杀成为美国第十大死因。为什么?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杰西·贝林在他权威著作《自杀:我们为什么要自杀》(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18年)中写道,“当然,导致任何特定的人产生自杀念头的具体问题,就像他们的DNA一样各不相同——涉及到一位专家称之为‘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样性’的事件链。”的确,我上面的简短名单包括了年龄、职业、性格和性别各异的人。抑郁症通常被认为是许多自杀案例的罪魁祸首,但大多数患有抑郁症的人并没有自杀(贝林说只有约5%),而且并非所有自杀受害者都患有抑郁症。“一般人群中约43%的自杀行为变异可以用遗传学来解释,”贝林报告说,“而剩余的57%归因于环境因素。”具有自杀倾向的遗传易感性,再加上一系列特定的环境对生存意志的打击,导致一些人试图阻止痛苦。

在贝林的情况下,它最初是作为一个“在一个不宽容的中西部小镇”里深藏不露的同性恋青少年,后来又在他学术生涯的巅峰时期失业(成功可能会导致对幸福的不合理的高标准,后来被生活中的沧桑所粉碎)。然而,大多数受压迫的同性恋者和失势的学者并不想自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自杀是因为其他人,”贝林指出。“社会问题——尤其是对他人如何看待或将如何看待我们的过度警惕,如果他们知道我们认为的某些令人不快的真相——会引发致命的火焰。”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像大多数人类行为一样,自杀是一种多因果的行为。梳理出最强的预测变量是困难的,特别是因为这种内在的认知状态甚至可能无法被经历它们的人所感知。我们无法感知我们大脑的神经化学运作,因此内部过程通常归因于外部来源。即使是那些经历过自杀意念的人也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甚至不知道自杀意念何时可能转化为行动。

多伦多大学的精神病学家拉尔夫·刘易斯也印证了这一观察结果,他与癌症患者和其他面临死亡的人一起工作,我曾在我的科学沙龙播客中采访过他关于他的著作《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中寻找目标》(普罗米修斯出版社,2018年)。“许多临床抑郁症患者会认为他们感到那样是因为存在关于生命意义的存在危机,或者是因为发生了这样的关系事件,”刘易斯说。“但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主观归因,而事实上他们可能会因为他们不理解的原因而感到抑郁。”例如,在他的临床实践中,他注意到,“我见过许多案例,在抗抑郁药的影响下,这些存在危机几乎消失了。”

刘易斯说,这种归因错误很常见:“在基本层面上,我们都会错误地归因于我们精神状态的原因,例如,将我们的易怒归因于某人说的话,而事实上是因为我们饿了、累了。”在咨询自杀未遂幸存者时,刘易斯评论道,“他们说,‘我不知道我当时是怎么回事。我不知道我在想什么。’这就是为什么自杀预防如此重要:因为人们可能会非常有说服力地论证他们为什么认为生命——他们的生命——不值得活下去。然而,几个月后,情况看起来截然不同,有时是因为抗抑郁药,有时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有时只是神秘的心态转变。”

如果您有自杀念头,请拨打国家预防自杀生命线 800-273-8255,或致电家人或朋友。并等待,要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您很可能会经历这些神秘的心态转变之一,并再次渴望生命。

迈克尔·舍默是《怀疑论者》杂志 (www.skeptic.com) 的出版人,也是查普曼大学的总统学者。他的新书是《人间天堂:对来世、永生和乌托邦的科学探索》(亨利·霍尔特出版社,2018年)。

更多作者:迈克尔·舍默
大众科学杂志 第319卷 第4期本文最初以“神秘的心态转变”为标题发表于大众科学杂志 第319卷 第4期 (), p. 81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018-81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