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马萨诸塞州一名男子在 Facebook 上发布了一段视频,显示一名婴儿独自一人待在加油站停车场的汽车里。 随着视频在网上疯传,评论员们强烈谴责这位母亲,尽管她在三分钟内就回来了。 据新闻报道,警方指控她犯有危害他人安全的罪名。
在美国,此类事件及随之而来的愤怒情绪并不少见。在美国,各州法律对于父母何时可以让孩子无人看管的规定各不相同。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认知心理学家 Barbara Sarnecka 想知道,在美国人对待短暂地让孩子独处这件事的态度中,道德判断是否比理性的担忧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这种社会规范并非全球普遍认可。 大量关于“动机性推理”的研究表明,人们常常会调整自己的信念,使其与道德观念保持一致。
为了调查,Sarnecka 和她的同事们要求 1,501 名参与者完成一份在线问卷,问卷中他们阅读了关于母亲将 10 个月至 8 岁儿童在短时间内单独留在家中的情景。 母亲离开的原因包括从“无意”到“工作”再到“会见不正当情人”等各种情况。 受访者在 1 到 10 的范围内对每种情景构成的风险进行了评分。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根据 2016 年 8 月发表在期刊《Collabra》上的研究结果,评分者报告称,如果母亲离开的原因是无意的,则孩子面临的风险最低;如果是会见情人,则风险最高,尽管孩子所处的情况和危险程度是相同的。 总体而言,风险评分非常高,10 是最常见的答案。 为了确保人们不仅仅是利用评分来表达不满,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出口,让他们做出单独的道德判断,但这种策略只会增加风险评估。
研究结果证实,这些风险判断确实受到道德态度的影响。 结合所有情景下的高估值,结果表明,美国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规范,即“不让孩子单独在家”。 逻辑学和科学哲学教授、合著者 P. Kyle Stanford 认为,这种规范“巩固了阶级特权”。 “确保儿童 24/7 受到监管是只有一部分人才能负担得起的事情。”
然而,这种趋势在世界各地并不普遍。 主要研究作者 Ashley Thomas 在最近一次挪威之旅中表示,她注意到人们经常将婴儿留在停在商店或咖啡馆外的婴儿车里,而自己则进去吃午餐或喝咖啡。 这在大多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认为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当地人重视新鲜空气对儿童的好处。 在日本,孩子们在没有成年人的陪同下跑腿办事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事实上,一年级学生有时会戴着黄色帽子去上学,以便成年人更容易留意他们——这与大多数美国父母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截然相反。 该团队计划接下来研究结果是否因不同的受访者群体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