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从给年轻时的自己的建议中学到什么

超过400人被问及如果他们可以回到过去,他们会说什么

“你的婚姻以离婚告终。” “未能完成学业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 “成瘾会毁了你。”

如果算命先生告诉我们这些事件将是我们未来的命运,我们几乎肯定会考虑另一条道路。虽然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我们仍然可以凭借事后诸葛亮的智慧,通过反事实思维(“如果当初我没有嫁给他就好了”;“如果当初我完成了学业就好了”;“如果当初我没有开始喝酒就好了”)来想象不同的生活选择。并且我们可以反思我们想给年轻时的自己提供的建议(“不要嫁给他”;“去上大学”;“远离酒精”)。我们很容易就每一个话题向其他人寻求建议,从我们应该和谁约会到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投资,并且也慷慨地向他人提供建议。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反思一下我们会给自己的建议呢?为什么我们不审视一下如果我们能回到过去会改变的行动呢?

我和我的同事进行了两项研究,询问人们他们会对年轻时的自己说什么,他们是否遵循了这个建议,以及他们生活中是否有一个与此相关的关键事件。在两项研究中,超过400名参与者对年轻时的自己有很多话要说。尽管大多数建议都属于人际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结婚”)、教育(“坚持上学;无论你获得多少晋升都不要辍学”)和自我(“相信自己”)等类别,但其他受欢迎的建议类别包括财务(“把钱存入储蓄账户”)、健康(“好好照顾你的牙齿”)、目标(“选择一个项目并坚持到底”)和成瘾(“远离酒精”)。虽然我们在研究中提示受试者向年轻时的自己提供建议,但事实证明,人们确实花了很多时间自发地思考这样做——大约三分之一的参与者表示,他们至少每周都会考虑他们会给年轻时的自己提供的建议。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在查看人们给出的指导时,其中一些反映了这个人无法再改变的情况或错失的机会。例如,“不要在16岁时生孩子”不会改变那个特定的孩子在16岁时出生。然而,另一些建议代表了仍然可以采取纠正行动的选择。“完成学业”或“少喝酒多跑步”是一个人仍然可以采取行动的事情,这取决于资金的可用性和正确的动机。

因此,我们对人们在多大程度上真正遵循了他们给年轻时的自己的建议感兴趣。在两项研究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确实遵循了。我们假设,其他人要么是因为不再可行而无法做到,要么是因为他们只是选择不这样做,也许是因为他们不想放弃坏习惯或开始有益的习惯。还有一种可能,有些人没有遵循自己的建议,因为无论某些建议有多好,遵循它仍然是困难和难以捉摸的(例如,“忘记别人怎么想。冒险并做你喜欢做的事情”;“爱自己;你是值得被爱的”)。

我们是否遵循我们给年轻时的自己的指导真的重要吗?显然是重要的。在我们两项研究中,遵循这些建议的人认为年轻时的自己会对他们评价更高,而那些没有遵循的人则相反。事实上,当被问及“你在高中时的自己会如何看待现在的你?”时,许多不遵循者认为年轻时的自己会感到失望。如果我们给曾经的自己的建议能够改变我们对自己的看法,那么,当然,思考这些建议是一项值得做的练习。

作为详细说明他们会给年轻时的自己的指导的一部分,参与者描述了他们生活中与该建议相关的积极或消极的关键事件。例如,一个人描述了他的关键事件,他说:“可悲的是,我染上了酗酒的毛病。我现在正在努力戒酒。” 他给年轻时的自己的建议:“不要喝酒。” 另一位受试者说,关键事件是她父母在高中时离婚:“它教会了我所有关于人生的错误教训。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没有人问过我。我感到完全隐形和不被需要……。这是我第一次记得我对自己的整个想法被摧毁。” 她的建议是:“为你的心理问题寻求专业帮助。这不会让你显得软弱。” 这些关键事件最有可能发生在10岁到30岁之间,反映了怀旧突起

思考我们会给年轻时的自己的建议,真的有多大帮助呢?也许我们应该让过去的事情过去,继续前进。虽然我们永远不会建议任何人沉溺于自己的过去,沉浸在充满遗憾的世界里,但我们的研究表明,考虑这个练习可能是有益的,并且可以提供视角,不仅可以了解一个人当前的自我看法,还可以了解一个人希望未来走向的方向。在我们研究中,几乎一半的参与者表示,他们给早年自己的建议影响了他们如何描述未来的自己,其中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未来的自己视为成功的,另有13%的受访者表示他或她会感到幸福。思考我们会给年轻时的自己的建议也提供了反思我们过去的机会,以及在可能发生的创伤性情况下,我们是否感到怨恨、接受,甚至可能是感激。这些建议也可以有用地提醒我们未来需要参与的行动:“避免成为一个消极的人”;“从糟糕的境地中走出来”;“珍惜你的家人”;“停止让别人的意见摧毁你的精神”。虽然我们可能没有算命先生来预先警告我们即将到来的厄运,但我们可以反思我们的过去,思考我们会给年轻时的自己的建议,并将其作为我们未来的指南。

Are you a scientist who specializes in neuroscience, cognitive science, or psychology? And have you read a recent peer-reviewed paper that you would like to write about? Please send suggestions to Mind Matters editor Gareth Cook. Gareth, a Pulitzer prize-winning journalist, is the series editor of Best American Infographics and can be reached at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or Twitter 

@garethideas.

Robin Kowalski is Centennial Professor at Clemson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primarily focuses on aversive interpersonal behaviors.

More by Robin Kowalski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