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对科学的了解 [节选]

威廉·莎士比亚可能比普遍认为的更了解他那个时代的科学,包括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哥白尼观点

摘自《莎士比亚的科学:重新审视剧作家的宇宙》,作者:丹·法尔克。版权所有© 2014,作者所有。经托马斯·邓恩出版社许可转载。

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些学者开始更仔细地审视莎士比亚对他那个时代的科学发现的兴趣——询问他知道什么,他什么时候知道的,以及这些知识如何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例如,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的斯科特·梅萨诺已经广泛撰写关于莎士比亚了解他那个时代科学的证据,以及它对其戏剧,尤其是晚期浪漫剧的影响。其他学者,如牛津大学的约翰·皮彻和乔纳森·贝特,都承认莎士比亚对当代科学的兴趣,在流行的传记和戏剧的学术版本中讨论了这一点。这种重新评估的一个结果是,它允许人们以新的视角来解读一段熟悉的段落。想想《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尤利西斯的演讲,其中他提到了“光辉的行星太阳/在尊贵的显赫位置上加冕和球形……”(1.3.89–90)。提到“球形”乍一看像直接的中世纪宇宙学,包括将太阳称为“行星”。在 20 世纪 40 年代,这段文字是 E.M.W. 蒂利亚德的论点的支柱,他认为莎士比亚的时代应该被视为中世纪而不是现代,这是他在他具有影响力的著作《伊丽莎白时代的世界观》中提出的观点。一些当今的学者继续追随蒂利亚德的脚步;在阿登版中,大卫·贝文顿将这句台词简单地标记为“托勒密的概念”。但正如贝特所指出的,通过强调太阳的作用,这段文字“可能暗示了新的日心天文学”。与此同时,詹姆斯·夏皮罗承认莎士比亚知道托勒密科学“已经被哥白尼革命所否定”。

莎士比亚并没有在 1610 年准备退休;他还有几年时间,在那段时间里又创作了五部戏剧(两部是自己创作的,包括《暴风雨》,另外三部是与同事合作的)。正是在这个时期,我们发现了《辛白林》——以及一个更诱人的暗示,即剧作家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新的宇宙学。这部公认的奇怪戏剧,融合了古代不列颠和古罗马的元素,似乎是在 1610 年创作的——时间恰好足够晚,以至于莎士比亚可能已经读过伽利略在当年春天出版的关于他的望远镜发现的描述。梅萨诺和皮彻都撰文支持这一假设。“木星”本人出现在剧终附近,而舞台指示则要求四个鬼魂绕圈跳舞;这是否暗示了伽利略描述的这颗行星的四个新发现的卫星?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工作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最近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退休的天文学家彼得·厄舍的观点更具争议性。与梅萨诺和皮彻一样,厄舍认为《辛白林》中的木星场景是对伽利略发现的回应——但他将“莎士比亚科学”推得更远,他认为在剧作家整个职业生涯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他科学知识的例子。厄舍对《哈姆雷特》特别感兴趣,他认为这是一部关于相互竞争的宇宙学世界观的寓言。根据厄舍的说法,这部戏剧不仅提到了哥白尼,还提到了托勒密,以及第谷·布拉赫,他推动了太阳系的混合模型(这种妥协既保留了古代托勒密系统的元素,也保留了新的哥白尼模型)。迪格斯也是厄舍理论的核心。当哈姆雷特将自己想象成“无限空间的国王”(2.2.255)时,他是否可能暗示了他的同胞托马斯·迪格斯首次描述的新的无限宇宙?

厄舍的提议可能听起来牵强附会——但即使是怀疑论者在看到第谷·布拉赫的纹章时也会犹豫一下,注意到第谷的两个亲戚分别名为“罗森克兰”和“吉尔登斯特恩”。而且厄舍并非完全孤单;一些主流莎士比亚学者至少愿意承认这位剧作家受到了第谷的天文学的影响。

莎士比亚的角色以一种对现代读者来说似乎很陌生的方式与宇宙联系在一起。用托马斯·麦卡林顿的话来说,他们拥有“宇宙想象力”:无论是喜极而泣还是悲痛欲绝,他们都会仰望天空寻求确认,当他们努力理解自己的生活时,他们会呼唤“木星”或“诸神”或“天空”。

因此,毫不奇怪,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占星术参考。但莎士比亚的一些角色也反对这种迷信,例如,当卡西乌斯宣称“亲爱的布鲁图斯,错不在我们的星星,而在于我们自己,我们才是下层人民”(《尤利乌斯·凯撒》1.2.139–40),或者当《李尔王》中的埃德蒙嘲笑那些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天堂的人,将这种占星术的自负斥为“世俗的极好愚蠢”(1.2.104)时。至于宗教,尽管莎士比亚经常提到圣经故事,但他从未使用过“圣经”这个词。他的角色也没有对死后的生命寄予太多信任。他生活在一个信仰的时代,但他的作品中贯穿着一种怀疑主义,尤其是在他职业生涯的末期;在《李尔王》中,它达到了一种近乎狂喜的虚无主义。他的角色经常呼求诸神来帮助他们,但他们的绝望恳求很少得到回应。莎士比亚是否像他的同事克里斯托弗·马洛一样是一位隐藏的无神论者?

Dan Falk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Toronto. His books include The Science of Shakespeare and In Search of Time. Follow him on X (formerly Twitter) @danfalk and on Threads @danfalkscience

More by Dan Falk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