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就了神童?

心理学对极端能力起源的见解

莫扎特雕像。

今年一月,古典音乐界的鼻祖级“神童”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将迎来260岁诞辰。在他35岁英年早逝之前,莫扎特创作了61部交响曲、49部协奏曲、23部歌剧、17部弥撒曲以及大量的其他作品。据说他是在临终病榻上还在创作。通过十余部主要的传记和1984年的电影《莫扎特传》,最能吸引大众想象力的莫过于莫扎特童年时的成就。正如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在《莫扎特:一生》中所述,莫扎特在4岁时开始演奏羽管键琴,5岁时开始作曲。第二年,他为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女皇和她音乐天赋很强的女儿玛丽·安托瓦内特演奏。7岁时,他在德国巡回演出,并在巴黎的一个晚宴上为路易十五演奏。14岁时,他已经创作了一部歌剧。因此,莫扎特在如今的人们进入高中的年龄时所取得的成就,比他同时代的人希望在漫长的作曲生涯中所能取得的成就还要多。

是什么解释了神童的出现?一个人怎么可能如此迅速地取得如此多的成就?心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这个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在合适的条件下,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神童。正如已故心理学家迈克尔·豪所言:“只要父母付出足够的精力和投入,培养出一个神童可能并非难事。”非凡的机会确实是许多神童传记中贯穿的主题。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是一位备受欢迎的音乐老师,他放弃了自己颇有前途的音乐生涯,转而管理儿子的事业。最近,泰格·伍兹的父亲在他2岁时就让他接触了高尔夫。当维纳斯和塞雷娜·威廉姆斯还是孩子的时候,她们和家人一起从加利福尼亚搬到佛罗里达,以便她们可以在精英网球学院接受训练。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已知受遗传因素影响的基本认知能力也在神童的成就中发挥作用。在迄今为止对神童进行的最广泛的研究中,心理学家乔安妮·鲁思萨茨和她的同事对18位神童进行了标准化智力测试——其中5位在艺术方面,8位在音乐方面,5位在数学方面。样本的智商范围很广,从100(一般人群的平均水平)到147(远高于“智力超群”的通常标准)。然而,他们的平均得分是140(高于第99百分位数),几乎所有的神童在工作记忆测试中都表现得非常出色。类似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工作记忆是一种认知系统,负责执行诸如解决问题和语言理解等复杂任务中涉及的心理操作。当你在心里计算晚餐账单的小费时,或者当你记住你正在尝试学习的复杂技能的步骤时,你就会用到它。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塑造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工作记忆的测量方法包括在短时间内记住信息并以某种方式操纵这些信息。例如,在倒背数字中,测试者会被读到一系列随机数字,例如 8 3 2 9 5 1 3 7 5 0。目标是以相反的顺序回忆这些数字——对于前面的序列,则是 0 5 7 3 1 5 9 2 3 8。通过像这样的测试来衡量,人们的工作记忆系统的容量存在很大差异——有些人的工作记忆比其他人“更大”。此外,这种差异受到遗传因素的显著影响,遗传力的估计值通常在 50% 左右。

在鲁思萨茨的研究中,音乐神童的工作记忆平均得分高达 148 分(数学神童的平均分为 135 分,艺术神童的平均分为 132 分)。事实上,所有八位音乐神童都在第 99 百分位或更高,其中四位在第 99.9百分位或更高。随机选择的八个人在测试中取得如此高分的可能性基本上为零。鲁思萨茨和同事得出结论,卓越的工作记忆是艺术、音乐和数学神童的共同特征之一。

神童也表现出对其领域的不同寻常的投入,发展心理学家艾伦·温纳称之为“掌握的狂热”。温纳描述了具有这种品质的孩子,他们是这样说的:“人们常常无法将这些孩子从他们天赋领域的活动中拉开,无论是乐器、电脑、速写板还是数学书。这些孩子对他们具有高能力的领域有着强烈的兴趣,他们可以如此专注地投入到这个领域的工作中,以至于忘记了外面的世界。”温纳认为,这种一心一意是天生才能的一部分,而不是其原因——这是受遗传影响的才能、兴趣和动力的融合,使一个人倾向于痴迷于某种活动。“掌握的狂热”是对莫扎特性格的恰当描述。在对 301 位天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传记研究中,凯瑟琳·考克斯指出,从“6 岁之前,莫扎特唯一全神贯注的兴趣就在音乐上,甚至他玩的游戏也带有某种音乐元素。”

与温纳的观点一致,最近一项研究的结果显示,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米里亚姆·莫辛、弗雷德里克·乌伦及其同事对 10,000 多对双胞胎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组共同的基因会影响音乐天赋练习的倾向——这是称为基因多效性的现象的一个例子,当一个基因(或一组基因)影响多个性状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总而言之,这些发现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音乐、艺术、体育、科学和其他复杂领域中的卓越表现,其核心是多重因素决定的——既是环境因素的产物,也是受遗传影响的特征的产物。更广泛地说,研究专业知识的心理学家正在超越专家是“天生”还是“后天”的问题。正如心理学家乔纳森·魏所说,越来越明显的是“专家是天生的,然后被培养的”。

Are you a scientist who specializes in neuroscience, cognitive science, or psychology? And have you read a recent peer-reviewed paper that you would like to write about? Please send suggestions to Mind Matters editor Gareth Cook. Gareth, a Pulitzer prize-winning journalist, is the series editor of Best American Infographics and can be reached at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or Twitter 

@garethideas.

David Z. Hambrick is a professor in the cognition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rea of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origins and underpinnings of expertise and skill.

More by David Z. Hambrick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