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型超新星可能是侮辱和伤害的终极结合——一颗恒星从伴星那里窃取物质,达到临界质量,变得不稳定,然后释放出足以粉碎其受害者的核爆炸。
在这些案例中,罪魁祸首很清楚:Ia型超新星源于小型、致密恒星(称为白矮星)的灾难性爆炸。但受害者的身份却不明朗。传统上,科学家认为受害者是类似太阳的主序星或膨胀的巨星。最近的研究表明,鲜为人知的机制——两颗白矮星配对,其中一颗吞噬其轨道伴星,然后在作为超新星爆炸前——发挥着重要作用。
9月27日《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支持了后一种观点,结论是只有少数Ia型超新星源于主序星或巨星。(《大众科学》是自然出版集团的一部分。)加那利群岛天体物理研究所的乔纳伊·冈萨雷斯·埃尔南德斯和他的同事寻找了1006年从地球上看到的Ia型超新星爆发的受害者恒星的残骸。他们一无所获。缺乏幸存的伴星似乎排除了任何大型恒星作为伴星的可能性,因为这种恒星的核心应该经受住了爆炸,并且今天仍然可见。但白矮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结合其他主要徒劳的超新星幸存者搜索,研究人员估计,只有不到20%的Ia型超新星起源于经典假设的场景。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市拉斯昆布雷斯天文台全球望远镜网络的的天文学家安德鲁·豪威尔称20%这个数字“严重夸大了”。他指出,一颗比太阳稍小的普通恒星也不会留下任何可探测的痕迹,并且符合1006超新星伴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