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于 11 月 12 日宣布计划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可能标志着国际社会在限制气候变化努力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上发表讲话时承诺,到 2025 年,美国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将在 2005 年的基础上减少 26%–28%。与此同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将最迟在 2030 年停止排放量的增长。这是世界最大的污染国中国首次对 不断飙升的温室气体排放 量设定上限。
习近平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同意确保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将按计划在 2015 年巴黎会议上达成协议。”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能够继续存在。
奥巴马称该协议是美中关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今天的共同宣布,我们希望鼓励所有主要经济体都抱有雄心——所有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跨越一些旧的分歧,以便我们明年能够达成一项强有力的全球气候协议,”他说。
《自然》 杂志解释了两国承诺的细微差别。
这项声明的时机有多令人惊讶?
它来得异常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面临 2015 年 3 月的最后期限,需要向计划于 2020 年生效的全球气候协议提交其温室气体减排承诺。
该协议的细节——1997 年 《京都议定书》 的后续协议——将于 2015 年 12 月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谈判中最终确定。大多数政策分析师原本预计中国和美国会在更接近 2015 年 3 月最后期限时才公布其目标。
这些计划有多宏伟?
为了实现其目标,美国将需要加快其减排步伐。它曾承诺在 2005-20 年期间每年减少 1.2%;现在它已承诺在 2020 年至 2025 年期间每年进一步减少 2.3%–2.8%。“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但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奥巴马说。
中国承诺到 2030 年停止排放量增长,这在政治上是善意的重大表达。但该计划有些模棱两可:中国尚未设定其排放量将达到峰值的水平,也没有说明排放量将在 2030 年后趋于平稳还是实际下降——如果是下降,那将以什么速度下降。
美国和中国计划如何实现这些排放目标?
在美国,奥巴马现有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提案 来自现有发电厂 以及颁布新的车辆燃油效率和能源效率标准预计将有助于该国履行其气候承诺。碳捕获和封存也可能发挥作用,但该技术仍在开发中。
中国计划到 2030 年部署额外的 800–1,000 吉瓦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能力,包括核能、风能和太阳能。这超过了中国今天所有燃煤发电厂的总和,并且接近美国目前的总发电能力。
他们能够实现目标吗?
一些专家怀疑美国能否实现其雄心壮志。将于 2015 年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 不太可能批准 未来几年内任何旨在减少美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新立法。
奥巴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种情况,通过使用行政命令来颁布美国气候政策的变更。例如,他选择了这条道路来提出针对现有发电厂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法规。但这种行动可能会受到,而且经常受到法院的质疑。
下一个美国总统是否会选择继续奥巴马的环境友好路线,这仍有待观察。奥巴马将在 2017 年 1 月结束他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任期。
相比之下,中国的目标不那么雄心勃勃的计划可能更容易实现,尤其是在于该国的政治结构允许更集中、自上而下的决策。
这些目标与欧盟的气候目标相比如何?
不如看起来那么不利。欧盟领导人 上个月同意 一套气候和能源政策,要求该集团的 28 个成员国到 2030 年将其集体排放量在 1990 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 40%。但该目标不如听起来那么雄心勃勃。大部分减排已经实现,部分原因是前共产主义国家在 1990 年代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布鲁塞尔仍然保留了在对中国和美国采取强有力行动后采取更具雄心的目标的可能性。
现在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吗?
美中声明似乎肯定会引发一场辩论,讨论欧盟是否应该以更严格的气候目标来回应。但布鲁塞尔实际上这样做的可能性似乎很小:反对此类监管的欧盟成员国——例如严重依赖煤炭的波兰——实际上拥有否决权。
其他大型排放国呢?
各国政府不能再以中国和美国为借口来为自己的不作为辩解。政治压力将增加,促使大型污染国采取国内排放法规,并为未来的国际协议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在新兴经济体中,墨西哥正在最积极地推动减排。但重点将放在印度身上,印度迄今为止一直不愿参与气候政策辩论。在东西方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俄罗斯将如何定位仍然是任何人猜测。
专家们怎么说?
“鉴于该声明包括美国雄心勃勃的新的量化减排目标,以及中国首次承诺在特定年份实现排放峰值,这项协议可能是十多年来国际气候谈判中最重要进展之一,”哈佛大学气候协议项目负责人罗伯特·斯塔文斯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表示。“中国和美国共同宣布量化目标意味着巴黎会议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汉斯·约阿希姆·舍尔恩胡伯表示:“通过宣布到 2030 年或更早停止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中国正在转动国际气候政策这艘巨轮的方向盘。“但为了使其排放量在可容忍的低水平达到峰值,中国将迫切需要减少煤炭用于发电的用量。这可能会对其他以煤炭为基础的经济体,如澳大利亚和德国,产生受欢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 2014 年 11 月 12 日首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