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动物(人类、猿类)与其他脊椎动物之间的大脑结构有何不同?
—艾玛·沙赫纳,盐湖城
罗伯特·O·邓肯,纽约城市大学约克学院行为科学家,回应:
自我意识区分了人类和大多数其他物种。在心理学中,自我意识被定义为元认知,即对自身思考能力的意识。在人类中,元认知和其他高级认知技能,如社会智能、计划和推理,都被认为依赖于大脑中称为前额叶皮层的区域。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如果我们假设前额叶皮层允许元认知,那么答案很简单:未能表现出元认知的物种往往缺乏类似于前额叶皮层的脑区。但是,由于该区域服务于许多认知功能,并且与大脑的其余部分良好连接,因此该区域可能不是元认知的唯一场所。换句话说,前额叶皮层可能是自我意识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一些心理学家推测,自我意识可能出现在整体认知能力更强、大脑尺寸更大或大脑区域之间连接程度更高的动物中。
要确定使某些生物具有自我意识而另一些生物不具备自我意识的精确结构差异非常具有挑战性。最重要的是,面对大脑形态的更显著差异,很难查明和比较跨物种的细微结构差异。例如,海豚和黑猩猩都表现出元认知,但它们的大脑看起来完全不同。
此外,仅仅确定哪些物种表现出自觉行为已被证明是棘手的,因为目前尚无可靠的行为测试来检测该特征。1970年,奥尔巴尼纽约州立大学的戈登·G·盖洛普(Gordon G. Gallup, Jr.)开发了“镜子测试”来评估黑猩猩的元认知。如果黑猩猩使用镜子来检查脸上被涂上的标记,则它通过了测试。尽管大多数黑猩猩都通过了测试,但有些黑猩猩确实失败了,导致某些科学家认为该测试不可靠。
我们在评估自我意识方面遇到的困难表明,这是一个复杂的特征,并支持了没有单个脑区专门负责它的观点。总的来说,前额叶皮层可能对元认知至关重要,但自我意识最有可能在该区域与大脑的其余部分高度互连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