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国空气污染能给世界带来的关于错误信息的启示

追踪错误信息宣传活动如何开始和扩大可以为科学家提供对抗它们的工具

Heavily polluted air obscures buildings

2022年3月25日,在首尔一个重度污染的日子里,雾霾笼罩着商业建筑的一般景象。

气候变化是一个与生活方式 deeply entwined 的问题,需要集体行动才能解决。然而,关于气候变化的虚假新闻和错误信息正在干扰科学界与有兴趣改变生活方式以减轻气候变化影响的人们的互动。此外,考虑到关于其他科学主题(如 COVID-19 疫苗接种)的各种虚假新闻,社会上有效的方法来吸引和说服大多数公众是必须的。

韩国的空气质量案例可以为科学界可以采取的行动提供一些启示。在韩国,过去 20 年空气质量一直在改善,但公众的看法却不同。人们认为自 2013 年以来空气质量一直在恶化。首尔官方空气质量测量数据表明,细颗粒物(称为 PM10,即 10 微米或更小的颗粒物)的浓度实际上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了解现实与公众认知之间差距存在的原因以及其背后的心理,可以为科学家提供更好的工具来对抗错误信息。

来源:Amanda Montañez; 资料来源:AirKorea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韩国公众的看法是将中国视为空气质量问题的主要罪魁祸首,即使来自韩国国立环境研究院 (NIER) 和 NASA 的联合研究的数据表明,首尔奥林匹克公园 52% 的细颗粒物来自韩国国内工厂,而只有 34% 来自中国西部。

人们认为,大部分细颗粒物污染是在中国产生的,并通过季节风吹入韩国。我们对 2000 年 1 月至 2021 年 2 月期间 Naver.com 上韩国新闻文章评论中使用的基本术语的频率分析表明了这一点。

现实与公众认知之间存在差距。

我们将这种差距归因于两个主要因素:共享信息偏差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来自我们共同的祖先和进化历史。换句话说,公众作为一个整体在我们无意识中形成共同的概念,因此对特定现象做出类似的反应。共享信息偏差——人们倾向于关注他们已知的信息——强化了公众的这种看法,即中国的贡献大于韩国。

利用这一概念,我们分析了 2013 年 11 月发生的一起事件。当时,首尔市遭受了异常高浓度的超细颗粒物污染,这些污染实际上来自中国。在污染羽流持续的几周内,首尔看起来像是阴霾天气。我们想知道,公众认为中国应该为糟糕的空气质量负责的看法是否是由这次污染羽流引发的。我们对文章的分析表明,公众开始在那次事件中将细颗粒物与中国联系起来。从 2013 年 11 月开始,包含“中国”作为关键词的关于细颗粒物的新闻文章数量开始增加,并且这些文章中提到“中国”的评论(以及对评论的回复)数量也随之增加。

此外,共享信息偏差似乎也加强了公众舆论。在这次污染事件发生后不久,随着中国对韩国实施经济制裁,公众对中国的看法恶化。从 2015 年末开始,提到中国的新闻文章和关于细颗粒物的评论有所增加,并持续了到 2019 年中期的总体趋势。反过来,这影响了韩国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而扩大了这种趋势,而不是纠正误导性的信念。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和日本发现了不同的模式,这两个国家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化相对较小。日本的新闻文章避免公开指责中国,而是侧重于应对细颗粒物的技术方面(例如,频繁使用“口罩”、“过滤器”和“产品”等词语)。中国的文章也表现出类似的模式,但侧重于当地法规和总体空气质量恶化(频繁使用“发展”、“建设”、“控制”和“污染”等词语)。

因此,基于集体无意识和共享信息偏差理论,我们建议寻求改变人们对气候变化看法的科学家尝试以下方法:

利用重大事件,例如 2021 年的艾达飓风和欧洲严重洪水,让人们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需要紧急关注和解决的严重问题。这将把气候变化的概念灌输为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事物,而不是遥远的未来。

类似于奥巴马政府创建的公共请愿系统“我们人民”系统,需要为科学建立一个政治上独立的、由具有混合政治观点的专家组验证的事实核查系统。由具有不同政治观点的人做出的决定将最大限度地减少任何具有特定信仰的人拒绝该系统提供的决定的空间,因为该决定可归因于感知到的偏见。

此外,科学家应向社交媒体公司施压,要求他们为错误信息和其他试图操纵人们情绪的行为制定更好的过滤器。应特别注意确保事实核查系统的决定得到执行。

在试图改变公众认知的同时,直接行动也有帮助。例如,韩国科学界正在戈壁沙漠植树,以阻止戈壁滩黄沙随风扩散。

最后,为了确保公众充分信任专家,科学家和工程师必须不为自己的经济或社会利益而宣传科学主张,并关注这些主张的社会后果。否则,科学界的主张可能无法说服公众。

本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其雇主的观点。

这是一篇观点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达的观点不一定代表 大众科学的观点。

Dongwook Kim is an independent consultant and also a technical officer in the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 (ETSI).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public acceptance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olicy.

More by Dongwook Kim

Seoha Park is a researcher in the Big Data &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Korean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data science and public safety policy.

More by Seoha Park

Seungkook Roh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olice studies in the Korean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He studies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in culture, social phenomena, energy policy and public acceptance of technology.

More by Seungkook Roh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