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在下一次疫情爆发前研制出通用流感疫苗

在 1918 年致命大流行病发生一个世纪后,我们仍然不安全

Christina Ung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今年,世界将纪念有记录以来最具破坏性的传染病事件之一的 100 周年:1918 年的流感大流行,据估计在全球造成 5000 万至 1 亿人死亡。

造成如此可怕的伤亡有几个原因。首先,大多数人可能对新出现的全新毒株没有任何预先存在的免疫保护。其次,这种特殊病毒可能具有异常的致命性。第三,拥挤和恶劣的卫生条件导致疾病传播猖獗,尤其是在医疗保健资源有限的地区。最后,抗病毒药物和流感疫苗在当时都还遥遥无期。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我们在所有这些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仍然没有为像一个世纪前袭击人类的那种病毒的不可避免的出现做好准备。即使是普通的季节性流感流行病,每年仍会在仅美国就造成约 12,000 至 56,000 人死亡。这是因为季节性病毒不断进化,尽管我们经常更新疫苗,但它们的有效率可能只有 40% 到 60%。此外,季节性疫苗可能对大流行性流感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保护作用。大流行性病毒通常通过一种称为抗原转变的过程产生,其中新病毒获得一个或多个全新的基因(通常来自动物流感病毒),1918 年似乎就发生了这种情况,当时所有八个大流行性病毒基因都是全新的。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自 1918 年以来,发生了三次与抗原转变相关的流感大流行:1957 年、1968 年和 2009 年。然而,在这些例子中,新病毒都是通过动物流感病毒基因与已在人类群体中传播的 1918 年衍生病毒基因混合而产生的,这意味着许多人至少具有部分免疫力。此外,病毒致病性较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得到改善,这可能是导致大流行病灾难性较小的原因。

我们还必须解决“大流行前”流感病毒的问题,即那些可能引起大流行但(尚未)引起大流行的病毒。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频率越来越高。已经开发出针对各种 H5N1 和 H7N9 病毒株的大流行前疫苗,并在某些情况下进行了储备;然而,与季节性流感病毒类似,这些禽流感病毒株在其禽类宿主体内也会发生抗原漂移。2016 年和 2017 年,许多从家禽跃迁到人类并在中国引起人类感染的 H7N9 禽流感病毒与 2013 年的禽流感病毒株相比发生了显着变化。因此,针对 2013 年 H7N9 病毒开发的疫苗引起的人体免疫反应可能对 2017 年的毒株无效。

流感病毒具有显着的抗原漂移或转变能力,能够克服和逃避人群免疫力,这使我们容易遭受可能与 1918 年大流行病一样严重的公共卫生灾难。为了应对这一全球健康挑战,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发“通用流感疫苗”——新型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不断变化的季节性流感病毒,还可以预防未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的大流行性病毒。

最近,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召集了流感领域的顶尖专家研讨会,以解决对更好流感疫苗的需求。在开发通用疫苗的诸多障碍中,最艰巨的障碍是我们对保护人们免受流感侵害的免疫反应(包括粘膜表面的免疫作用)的理解不完整。

一种方法是设计一种疫苗,以产生针对所有流感病毒株共有且不易通过突变改变的病毒部分的抗体反应。明确免疫系统的其他部分如何与抗体协同作用以抵抗流感也至关重要。开发此类疫苗的障碍是艰巨的。但我们乐观地认为,我们可以应用现有的工具和实验策略来迎接挑战。在我们纪念 1918 年流感大流行一百周年之际,让我们提醒自己,这项研究对于预防全球健康史上最具灾难性事件之一的重演具有重要意义。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