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现在有了采取更清洁能源道路的新动力,因为中国的燃煤发电厂正在耗尽该国本已稀缺的水资源。
彭博新能源财经今天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国电集团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在该国干旱的北部地区拥有数百吉瓦的燃煤发电厂,而对它们进行节水改造可能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
“目前,中国85%的发电能力位于缺水地区,其中15%仍然依赖于耗水型的直流冷却技术,”该报告的作者之一、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水资源分析师马克西姆·塞拉诺·巴迪萨说。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购买订阅有助于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与此同时,该国的水资源越来越少。根据中国环境论坛(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复原力项目的一项倡议)的另一项研究,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的总水储量下降了13%,其中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尤为严重。
报告称,煤炭工业在水资源短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北方拥有该国20%的淡水供应,但其煤矿开采和燃煤发电机对水的需求量很大。彭博新能源财经估计,仅在2010年,这两个部门在该地区就提取了980亿立方米的淡水,约占中国当年淡水提取总量的近15%。
报告预测,如果中国五大发电巨头继续目前燃煤电厂的建设,该部门的用水量将超过中国2030年将全国用水量控制在每年7000亿立方米的目标的25%。中国一些地区已经超速开采地下水,超过了其补充速度,任何用水量的增加都可能进一步使中国偏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
有一些解决方案可以缓解用水压力,但每种方案都存在重大的权衡。
例如,如果中国燃煤发电生产商将其未来的建设从干旱的北部转移到江西和福建等水资源丰富的南部地区,他们的用水问题将会减少,但在销售其所发电力的过程中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这些地区不是工业中心。报告指出,用空冷系统等节水解决方案取代燃煤电厂的直流冷却系统将降低电厂的热效率,从而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报告称,如果中国决策者强制改造现有的直流冷却系统,将有超过100吉瓦的燃煤发电厂受到影响,耗资200亿美元,还不包括因效率降低而导致的10吉瓦发电能力下降的成本。
“热电厂将不得不使用更高效的技术——但这将推高资本支出和运营支出,”该报告的合著者阿拉斯代尔·威尔逊说。“我们还预计,水资源短缺将继续推动中国风能和太阳能的安装,”威尔逊补充道。
除了水资源危机之外,全球变暖和空气污染也为中国减少煤炭燃烧提供了一些动力。该国目前排放的气候有害气体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并且面临着减少排放的国际压力。此外,近年来,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开始呼吁蓝天和更清洁的空气,政府也承诺将采取更多措施——将清理电力供应作为主要的减排措施。
中国已经在提供更多清洁能源方面进行了巨额投资。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占世界总投资的四分之一,达到677亿美元,在世界总体投资下降的一年中,同比增长了20%。
经环境与能源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转载自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