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会谈力求制定联合国气候路线图

减排成本可能成为通往2015年巴黎条约道路上的引爆点

本周在华沙举行的联合国主要气候峰会上,一项关于新的气候条约谈判的计划正在敲定中,该条约将在两年后在巴黎最终确定。来自195个国家的代表也在寻求各国承诺在现在到2020年之间限制其温室气体排放。但是,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关于资金以及如何分配和执行减排的争端。

本次会议旨在为2015年在巴黎举行的下一次主要气候峰会制定时间表并设定谈判参数,届时各国希望能达成一项继2009年在哥本哈根达成的协议之后的条约。

在那次会议上,关于正式条约的谈判破裂,但最终导致了一套不具约束力的承诺——《哥本哈根协议》——规定了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该协议还模糊了发达国家(受1997年《京都议定书》约束减排)和发展中国家(没有此类义务)之间的区别。此后,谈判代表一直在研究如何构建一个新的框架,该框架将涉及所有国家的气候承诺,包括现在是世界最大排放国的中国以及从未批准《京都议定书》的美国(E. Diringer Nature 501, 307–309; 2013)。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世界发现和塑造我们世界的重大故事的未来。


华沙会谈分为两个主要轨道。一个侧重于一项新的全球气候条约的架构,该条约将在当前哥本哈根承诺到期后于2020年生效。第二个轨道研究在现在到2020年之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承诺,以增加将全球变暖限制在前工业化时代温度以上2°C的目标的机会(请参阅“排放悬而未决?”)。

例如,欧盟(EU)提出了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其中2020年后气候行动的承诺将在明年登记,然后接受国际评估,以确定这些承诺彼此之间以及与科学评估的匹配程度。最终承诺将在2015年在巴黎登记。通过让各国自愿做出气候承诺并以这种方式进行比较,希望那些目标不高的国家可能会因感到羞耻而加强目标。欧盟还呼吁审查2020年之前的承诺。

资料来源:荷兰环境评估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气候政策倡议

 

在南非开普敦为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跟踪谈判的塔斯尼姆·埃索普说,这些短期承诺对于引导世界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至关重要。“最大的挑战将是确保排放量在本十年内达到峰值,”她说。

减排成本可能是华沙的第一个引爆点。在哥本哈根,发达国家同意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提供300亿美元的气候援助,并到2020年将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支持增加到每年1000亿美元。尽管短期承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兑现,但尚无实现每年1000亿美元目标的明确计划。从巴西和中国等新兴巨头到非洲贫困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在要求富裕国家增加资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一条可行的道路。

由于公共财政紧张,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寻找其他资金来源。一种可能性是对国际航空征收某种类型的税,加拿大魁北克的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正在考虑这样做。该机构已承诺在2016年之前制定一项协议,该协议可能在2020年生效。

华沙的谈判代表将就如何通过在韩国仁川新成立的绿色气候基金等组织来资助和最终部署气候援助进行讨价还价。另一个引爆点是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损失和损害”机制,以补偿因气候变化而遭受无法弥补损害的贫困国家。

但最大的问题将集中在2015年条约的框架上。在哥本哈根之前,重点在于类似于《京都议定书》的条约,该条约将锁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在哥本哈根,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推动了一种替代方案,该方案将允许个别国家登记承诺,然后在国际层面进行审查。布鲁塞尔欧洲气候基金会高级顾问德莉亚·维拉格拉萨说,会谈正朝着这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迈进,这种方法将与正式审查相结合,以评估承诺并确定扩大承诺的途径。随着会谈在下周结束,世界可能会初步了解这种制度的可能面貌。

“华沙将为新协议的结构带来一些澄清,”维拉格拉萨说。“这对媒体来说并不性感,但这很重要。”

本文经《自然》杂志许可转载。本文于2013年11月13日首次发表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