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召开气候变化重要会议

在教皇起草一份重要信函之际,宗教领袖和科学家将讨论全球变暖的道德影响

教皇方济各因其在性、避孕和堕胎问题上的进步教义而备受关注。现在,他和天主教会正在处理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气候变化。

4月28日,科学家、宗教人士和政策制定者将在梵蒂冈聚集,讨论全球变暖的科学原理以及对世界最贫困人口造成的危险。此次会议是在方济各准备在今年夏天发布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主教通谕信函,以赶在12月的联合国气候谈判之前举行的。教皇对此事的强烈感受显而易见:他在1月份表示,人们“主要”对近期变暖负有责任,并且他们“打了大自然一耳光”。

两个为教皇提供科学问题建议的梵蒂冈学术团体正在组织这次会议。其中一个,宗座科学院,已经举行了几次相关的会议,包括2011年关于冰川融化的会议和去年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会议。但本周的气候会议是梵蒂冈首次包括宗教领袖和科学家的会议。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订阅我们的获奖新闻报道,以支持我们的工作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大约有20-25位代表新教和东正教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代表,加入了同样数量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化学家保罗·克鲁岑、气候学家詹姆斯·汉森和英国皇家学会前会长马丁·里斯计划出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意大利总统塞尔吉奥·马塔雷拉也将出席。所有参与者都将被要求签署一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和宗教必要性”的声明。

圣路易斯密苏里植物园的植物学家兼会议组织者彼得·雷文说,这些信息对于赢得公众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的支持至关重要。“只有当政治家确信有足够多的人关心这个问题时,他们才能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他说。“而只有当这个问题具有强烈的道德成分时,才会发生这种情况。”

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气候科学家兼另一位会议组织者维拉巴德兰·拉马纳坦表示,关于气候变化的道德论据之一是社会必须为子孙后代保护地球。另一个论点是,世界上30亿最贫困的人口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占人类年度排放量的一小部分——约5%——但预计会遭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例如更极端的天气。

方济各并不是第一位就气候变化发声的主要宗教领袖——甚至不是第一位教皇。在2009年的一份声明中,坎特伯雷大主教罗恩·威廉姆斯和其他英国宗教代表承认,解决全球变暖的原因是道义上的当务之急。上个月,美国圣公会的主教凯瑟琳·杰弗茨·肖里表示,那些将全球变暖归因于纯粹自然原因的人“往往受贪婪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政治利益驱动,有时还出于故意的盲目”。

回到国内,方济各的前任本笃十六世就环境问题发表了许多声明,在2011年将气候变化描述为“令人担忧且复杂的现象”。但拉马纳坦认为,现任教皇的巨大受欢迎程度为提高人们的意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教皇方济各已经成为一个超越天主教并吸引全世界的肯尼迪式人物,”他说。

然而,即使是一位受欢迎的教皇也可能引起争议。方济各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的支持激怒了一些保守的天主教徒,例如华盛顿特区自由市场智库传统基金会的首席经济学家史蒂夫·摩尔。摩尔说,方济各“已经与极左势力结盟”。

但华盛顿特区天主教气候公约环保组织的执行董事丹·米斯莱表示,方济各不太可能支持具体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我认为他不会说碳税比碳排放总量管制和交易计划更可取,”米斯莱说。“但我认为他会说,我们对待地球的方式与我们对待彼此的方式之间存在联系。”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学院的天主教神学家詹姆斯·布雷茨克说,这样的策略将使方济各能够避免显得“意识形态化”,同时仍然明确地谈论人类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他说,已经有几位可能参与起草教皇通谕的梵蒂冈人物对全球变暖发表了明确的声明。例如,去年,宗座科学院院长马塞洛·桑切斯·索隆多主教表示,“现在发表的基本上所有文件都接受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这一科学事实”。

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家兼共同组织者帕塔·达斯古普塔表示,本周会议上签署的文件包含非常相似的声明。他说,与会者计划讨论全球变暖背后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但没有计划就人类活动驱动变暖的观点进行辩论。“宗教领袖可能会问其他科学家是否有不同的观点,”达斯古普塔说,并补充说,对气候变化持怀疑态度的一小部分科学家不会参加会议。

尽管如此,布雷茨克预测,教皇将谨慎地指出科学不确定性仍然存在的地方。这种谨慎是由于梵蒂冈过去著名的过度自信造成的。“几个世纪前,教会就宇宙论的论证方向走错了,”他说。“它受到了惩罚。”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2015年4月27日首次发表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