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展示他的工作
由于未能包含一个关键方程式,弗雷德·霍伊尔爵士可能未能因其关于恒星中元素形成的论文而获得应有的认可。霍伊尔于 2001 年去世,享年 86 岁,是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科学人物。他从未接受宇宙大爆炸理论,而是更倾向于稳态宇宙的观点;后来,他又接受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外太空的观点。这些态度可能使他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参见关于霍伊尔的特写文章,“特立独行的回归”;《大众科学》,1995 年 3 月]。
但在他声名狼藉之前,霍伊尔做出了本应是持久的贡献,他在 1954 年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质量大于 10 个太阳的恒星如何通过一系列渐进升温的核聚变反应,将其核心的氢和氦燃烧成更重的元素。当这样一颗恒星最终以超新星爆发时,它会将这些元素散射到太空中,在那里它们将播撒到仍在形成的恒星系统中。在霍伊尔的工作之前,许多专家认为元素一定是在宇宙大爆炸期间诞生的。
克莱姆森大学的唐纳德·克莱顿说,研究人员在讨论元素形成或核合成时,通常会引用 1957 年的一篇论文,该论文由霍伊尔共同撰写,重点关注问题的其他方面,克莱顿曾是霍伊尔的同事。克莱顿发现,在 1960 年至 1973 年间发表的 30 篇主要的核合成论文中,有 18 篇引用了 1957 年的著作,只有一篇提到了霍伊尔 1954 年的论文。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方式是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克莱顿在 2007 年 12 月 21 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撰文,将引文错位归因于 1954 年的研究中隐含的相对简单的方程式的缺失。“霍伊尔方程式”,正如克莱顿所称的那样,将垂死恒星喷射的重元素质量与其死亡率以及连续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同位素丰度的变化联系起来。“他是一位数学专家,”克莱顿评论道。“遗憾的是他没有决定直接写出方程式。”
为流感做好准备
下一次流感大流行最有可能发生在禽流感或猪流感病毒发生变化,使其能够感染人类细胞时。在 1 月份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科学家报告说,关键的变化将是病毒发展出附着在肺细胞上所谓的 α 2-6 聚糖受体的特定变体的能力。这些受体有伞状和锥状两种形状;在人类中,更丰富的伞状版本为严重疾病打开了大门。这一发现解答了诸如为什么某些流感病毒株停靠在细胞上但不能很好地感染人类(因为病毒已附着在锥形受体上)等问题,并且可以提供一种跟踪流感适应以及发现新疗法的方法。
培养血管
作为培养替代器官的目标的一部分,研究人员依靠支架来鼓励细胞以特定方式形成。但是他们仍然需要完善支架材料和几何形状以及其他因素[参见“组织工程:未来的挑战”;《大众科学》,1999 年 4 月]。在 1 月 1 日的《先进材料》杂志上,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描述了硅基基底上 600 纳米宽的脊和凹槽如何为内皮祖细胞的繁荣发展提供途径。以三维方式生长,这些细胞形成可以充当毛细血管的管状结构。挑战仍然是如何将这种结构植入体内。
持久的差距
一项对约 2000 名儿童进行了七年观察的研究支持了智商争论的后天培养方面[参见“未解决的分数”;《大众科学》,2007 年 2 月]。研究人员跟踪了芝加哥六个严重贫困社区的居民——几乎都是非裔美国人——发现与较好社区的同龄人相比,他们的语言能力显着且持续下降。搬出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几年后仍然表现出智商下降四分,相当于一年的学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于 2007 年 12 月 19 日在线发表了这些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