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口音

非语言交流揭示你的根源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正如爱尔兰口音或明尼苏达州的柔和口音会暴露一个人的背景一样,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能揭示我们的文化起源。根据新的研究,这种“非语言口音”也会引发对他人性格的刻板印象。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非语言行为是一种通用语言——无论你走到哪里,微笑看起来都像微笑。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们生活的地方塑造了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我们感知他人情感的方式。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当时都在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阿比盖尔·马什、希拉里·埃尔芬拜因和纳利尼·安巴迪发现,当面部表情微笑时,美国志愿者可以区分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的面孔,但当面部表情中性时则无法区分。

此外,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走路或挥手致意的方式不仅传递了他们的国籍,还引发了对这两个群体的普遍刻板印象:美国人被认为更具支配力(想想“带着大棒”),而澳大利亚人更讨人喜欢(想想“G'day, mate!”)。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心理学家 Yuki Masaki 领导的另一项研究表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会关注不同的非语言线索。该小组发现,倾向于公开表达情感的美国人会关注嘴巴来解读他人的真实感受。而倾向于在情感上更加保守的日本人则更重视眼睛,因为眼睛不太容易控制。

东北大学研究非语言交流的 Judith Hall 评论说:“这些研究表明,人们既可以对他们几乎没有意识到的文化线索非常敏感,而且他们自己的文化规范也可能使他们误入歧途。” 例如,“认为日本人不善于表达的美国人会将微妙误认为缺乏表达。这些美国人会误判日本人可能非常擅长解读的面部线索。”

Marsh 认为,这种误判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每个人都知道口语交流障碍会导致跨文化误解,”她说。“这些研究突出了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对这些差异的认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改善跨文化互动。”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