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商朝的最后几个世纪(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50年),祭祀仪式是一种运作良好的文化现象,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统治者和精英会献祭动物和人类,以安抚神灵或祖先。正如人类会走向死亡一样,狗也常常与他们为伴。
现在,发表在3月份的《亚洲考古研究》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商朝人非常依赖祭祀幼犬来陪伴他们走向死亡。纽约大学的考古学家、该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罗德里克·坎贝尔说:“虽然表面上看,杀死一只幼犬并将其放入坟墓似乎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这实际上是了解商朝复杂的人与动物关系的窗口。”
研究人员早就知道,商朝人会将犬类与精英一同献祭和埋葬。人们的假设是,这些狗是宠物,在主人去世后被祭祀,以便这些犬类在精神上陪伴他们进入来世。但坎贝尔和他的共同作者、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副教授李志鹏表示,这种解释与他们的发现不符。
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该团队检查了中国考古遗址报告以及在中国现代城市安阳下名为小屯的遗址中发现的大约2000座商代墓葬。研究人员发现,被埋葬的犬类主要是幼犬。大约三分之一的坟墓里,在棺材下挖的小坑里有一只死狗。
幼犬的遗骸没有显示任何明显的死亡迹象;有人可能将动物淹死或窒息而死,或者割开了它的喉咙(软组织损伤不会留下太多长期痕迹)。此外,根据他们被埋葬的物品的质量和数量来看,许多被埋葬的人似乎是中产阶级,而不是精英。坎贝尔说,祭祀幼犬可能来自商代相当于小狗工厂的地方,或者来自城市周围的幼崽,无论是流浪的还是家养的。
使用幼犬而不是成年狗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坎贝尔认为这与墓葬品小型化的更大传统有关。与死者一起留下的陶瓷等物品在整个商朝时期逐渐变小,直到它们只剩下玩偶大小的杯子。这种变化使祭品更实惠。从这个角度来看,幼犬可能是比狗更便宜的替代品。
英国杜伦大学的考古学博士后研究员安吉拉·佩里说:“如果你让狗长大,你必须照顾它们。”她研究犬类埋葬,但没有参与商朝的研究。因此,人们可能对幼犬的依恋程度较低,这一观点与他们将宠物与主人埋葬的观念相反。佩里指出,幼犬可能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年轻的纯真。
除了研究坟墓和遗址报告外,坎贝尔还分析了刻在牛肩胛骨和龟甲上的铭文,称为“甲骨文”,这些甲骨文在商朝时期用于占卜。这些甲骨文表明,社会中的精英成员可能会在火祭仪式中献祭狗,有时会献祭数百只,献给祖先或代表天气或方位的神灵。由于其火葬的性质,考古学家尚未发现任何这些犬类遗骸。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商朝的考古学教授景志纯(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说,对小屯出土的狗遗骸进行的动物考古学工作“确实非常令人兴奋和具有启发性”。他认为这项工作可以促进人们更好地理解祭祀仪式的背后原因。
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许多其他社会也会献祭狗。例如,赫梯人会祭祀幼犬,而不是成年犬;在考古学家发现的一个案例中,他们斩首了幼犬,并将其头部放在后腿之间。
但新发现也丰富了我们对商朝祭祀的理解。“这是一个既有人祭,也有各种动物祭祀的社会,所以对他们来说,在仪式中献出生命的想法是非常熟悉的,”坎贝尔说。他指出,一位名叫武丁的国王(公元前1324年至公元前1266年在位)可能献祭了多达15000人,以及一些牲畜和狗,坎贝尔认为,这种行为增强了统治者作为生者和死者之间中介的力量。
这项工作最初出现在SAPIENS上,并采用CC BY-ND 4.0 许可。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