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下线动物福利数据

农业部停止公开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违规行为,理由是出于隐私考虑

在美国监管机构从其网站上删除信息后,公众将更难追踪包括灵长类动物在内的研究动物的福利状况。

美国农业部 (USDA) 机构负责确保大型研究动物(如灵长类动物和山羊)的人道待遇,已悄然从其网站上删除了所有检查报告和执法记录。此举引来了动物福利和透明度倡导者的批评,他们表示公众有权知道他们的税款是如何被使用的。

美国农业部的动植物卫生检验局 (APHIS) 也负责监管马戏团、动物园以及作为宠物出售的动物,该机构表示,公开数据对个人隐私构成威胁。

美国农业部发言人塔尼娅·埃斯皮诺萨不愿具体说明该机构想要保护哪些个人信息,但表示从过去公开的数万份检查报告、投诉和执法行动文件中删除这些信息是不可能的。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继续有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报道。


根据该机构网站上的一份声明,该决定是美国农业部“致力于保持透明、对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保持响应以及维护个人隐私权”的结果。记录仍将通过信息自由请求以经过编辑的形式提供。“如果通过《信息自由法》程序频繁请求相同的记录,APHIS 可能会将适当编辑的版本发布到其网站上,”声明总结道。

但一些批评人士对隐私论调表示怀疑。非营利组织“白色外套浪费项目”主任贾斯汀·古德曼表示,美国农业部通常会从公开报告中删除个人姓名,该组织位于华盛顿特区,反对动物研究。“声称‘隐私’只是一个烟雾弹,目的是为不正当地逃避政府运作的关键透明度开脱。”

监督监督者

信息的消失让动物福利组织感到措手不及。“我简直惊呆了,”华盛顿特区倡导组织“动物福利研究所”的研究顾问埃里克·克莱曼说。“这不仅与透明度背道而驰,而且让我们回到了石器时代。”

但华盛顿特区非营利组织“生物医学研究基金会”主席马修·贝利表示,此举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动物权利活动家有时会针对使用动物的科学家。“鉴于过去曾多次发生针对参与动物研究的个人的事件,我当然同意保护个人信息至关重要,”他说。但贝利承认,像他这样的组织现在将很难分析动物研究使用趋势。

埃斯皮诺萨拒绝回答有关是什么触发了该决定,或者马戏团行业等商业利益集团的意见,或 1 月 20 日机构负责人迈克尔·斯库斯辞职是否是促成因素的问题。她不愿评论白宫是否在此举中发挥了作用,但补充说,美国农业部“在过去一年中一直在审查和更新向公众发布的信息”。

前景不明

克莱曼说,以前在 APHIS 网站上提供的检查报告对于帮助动物福利组织发现使用动物的机构中潜在的虐待行为至关重要。其中包括 2016 年抗体供应商圣克鲁斯生物技术公司拥有的设施中2,471 只兔子和 3,202 只山羊失踪等事件。这家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公司当时正因涉嫌虐待动物而接受美国农业部的调查。APHIS 网站还允许公众追踪机构何时被允许进行可能引起疼痛的实验,例如用埃博拉病毒感染猴子。

克莱因说,通过 FOIA 请求获取此类信息可能需要数年时间。而且,由于美国农业部将不再发布其或外部团体对机构提出的投诉,因此知道要请求哪些信息将变得困难。这些投诉通常会引发美国农业部的调查。

加利福尼亚州共和党众议员肯·卡尔弗特一直支持多项与动物福利和研究相关的法案,他说他不知道美国农业部会删除这些数据,但会对此进行调查。

美国农业部的举动与卡尔弗特于 2 月 2 日提出的一项法案形成鲜明对比,该法案将要求研究资助机构更密切地跟踪和报告科学家使用的动物数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冗余和不必要的动物实验。该法案还将要求研究人员报告实验中使用的老鼠、大鼠和鸟类的数量。目前,美国农业部仅监管兔子和猴子等大型动物的使用和福利。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2017 年 2 月 3 日首次发布

Sara Reardon is a freelance biomedical journalist based in Bozeman, Mont. She is a former staff reporter at Nature, New Scientist and Science and has a master's degree in molecular biology.

More by Sara Reardon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