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道德”创伤

一种可能使退伍军人衰弱的疾病,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不同,源于跨越道德底线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同那种恼人的后悔感,它来自于对过去某些真实或感知的错误行为的痛苦反思。也许我们直接伤害了某人,或者在我们觉得应该行动时却没有行动。这种感觉是有价值的:内疚,当它是适应性的,会激励我们评估它的存在,或许采取补救行动,或者在下次面对类似情况时三思而后行。

但是,当这种内疚是基于在生死攸关的情况下采取的行动时——例如在战场上或急诊室里——并且明显是非适应性的呢?当一个在极度逆境的瞬间是或至少看起来是至关重要和合理的行为,现在在移除了直接生命威胁的关键因素后被重新分析时,会发生什么?当它引起一种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加痛苦,并与羞耻、逃避和绝望混杂在一起的内疚感时,又会发生什么?

这就是与道德创伤相关的内疚感,布雷特·利茨(波士顿大学)和他的同事在2009年将其描述为“道德伤害事件的精神后遗症,例如实施、未能阻止或目睹违反[自己]根深蒂固的道德信念和期望的行为。”近年来,这个概念引起了大量的研究关注,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美国退伍军人身上,他们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反应不佳,或者对一般退伍军人群体中该病症的患病率进行描述性分析。尽管道德创伤的症状在许多方面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重叠(两者也经常同时出现),但研究表明它们是不同的病症,即使在未被诊断出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退伍军人中,道德创伤也会造成巨大的痛苦。由于患有道德创伤的人没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恐惧方面,因此许多人不符合该病症的治疗资格,或者根本不寻求治疗。不将道德创伤病态化有很大的动力,但了解在这种独特状态下显现出的独特困难,可能是在为成千上万遭受与战争相关的创伤的退伍军人开发更有效治疗方法方面的关键。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虽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如逃避创伤事件的提醒和侵入性思维模式,也可能存在于道德创伤中,但它们似乎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逃避恐惧,而道德创伤患者逃避羞耻触发因素。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道德创伤的比较研究很少,但已有间接比较这两种病症的研究,方法是区分基于恐惧和非基于恐惧(即道德创伤)形式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这已被证明具有不同的神经生物学标记。在军事背景下,有无数潜在的道德伤害事件(PMIE)的例子,其中包括杀害或伤害他人、参与报复或过度暴力,或未能拯救战友、儿童或平民的生命。PMIE的经历已被证明会导致更大范围的心理困扰症状,包括比传统创伤后应激障碍概况中看到的更高水平的内疚、愤怒、羞耻、抑郁和社会隔离。

内疚在治疗中很难解决,并且通常在标准化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后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如果患者能够获得治疗)。事实上,这可能是超过49%的退伍军人退出循证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的原因,或者可能是为什么有时高达72%的患者,尽管他们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但在这种治疗后实际上并没有恢复到足以去除其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的程度。最常见的是,诊所中存在的道德创伤症状是通过传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来解决的,内疚和羞耻的想法与其他的扭曲认知类似地对待。正如心理学家丽莎·芬利在2015年的一篇论文中所说,当内疚及其相关事件被视为“一种感觉而不是事实”时,就会试图减轻或缓解这些情绪,同时采取捷径来避免体验那些在合理战后活动之后是正当且合理的感受。芬利继续说道,“作为一个行业,我们可能会擅长说服人们摆脱他们在创伤事件中的参与所产生的内疚感,这种想法在很多方面都令人震惊地目光短浅。”一方面,内疚、羞耻和道德创伤症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心理痛苦甚至自毁行为,而另一方面,“治疗”它们而不留出空间来处理其在患者的道德、社会和宗教框架内的合法性和长期影响,可能会粉饰冲突而没有解决其核心问题。

道德创伤,尤其是在美国境外,人们对其了解甚少,而其不同治疗选择的含义则更不为人所知。已知的是,在世界各地,遭受更严重道德创伤的人难以解决其内在冲突,而未能这样做可能会导致躯体症状、退出社会互动、不健康的关系功能以及冒险或自毁行为。基于提高体验痛苦情绪的意愿、发展更大的心理灵活性以及理解和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可能在服役期间被违反)的治疗已显示出对道德创伤患者的初步益处。然而,所有治疗计划的基本原则似乎是治疗师愿意以探索性和非评判性的方式促进患者的内疚和羞耻感体验,而不会取代或否定其存在。

鉴于大量退伍军人似乎没有从传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获益,退伍军人群体中高水平的内疚症状,以及临床医生在没有工具处理道德创伤的情况下描述道德创伤的声音,理解道德创伤非常重要。此外,这个概念可能被证明与理解医务人员的高度职业倦怠有关,甚至与那些职业生涯面临高度接触道德问题的场景的人有关,例如新闻业。道德创伤为多学科方法提供了理想的机会,包括关注精神、社会和心理成分。虽然许多治疗师和研究人员会声称,在他们基于创伤的治疗中已经关注了内疚和羞耻症状,但研究表明,对于治疗师来说,对军队的背叛感和愤怒感比患者实施的道德可疑行为更容易处理。处理这些道德困境更令人难以接受。

Are you a scientist who specializes in neuroscience, cognitive science, or psychology? And have you read a recent peer-reviewed paper that you would like to write about? Please send suggestions to Mind Matters editor Gareth Cook. Gareth, a Pulitzer prize-winning journalist, is the series editor of Best American Infographics and can be reached at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or Twitter 

@garethideas.

Anna Harwood-Gross is the director of research at METIV, the Israel Psychotrauma Center in Jerusalem. METIV provides trauma treatment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 but also has developed an innovative veteran program facilitating resilience, post-traumatic growth and psychological processing following compulsory army service.

More by Anna Harwood-Gross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