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会发布了一项道德行动呼吁,命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重新评估其对政府资助的灵长类动物研究的伦理监督。尽管科学界普遍认为非人灵长类动物对于生物医学的进步至关重要(例如,它们促进了对抗艾滋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的主要进展),但研究人员一致认为,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来更人道地对待动物,并减少研究的浪费。为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于去年九月召集了著名的科学家和伦理学家,讨论基于灵长类动物研究的未来——他们一致认为,数据共享是前进的方向。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病理学家大卫·奥康纳说,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研究已经收集的数据来回答新问题,从而减少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实验。奥康纳正在以身作则:他的实验室研究灵长类动物的寨卡病毒,他立即在网上发布所有结果。目标是找出尽可能快地对抗寨卡病毒的方法,而不会给研究灵长类动物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位于西雅图的艾伦脑科学研究所也公开了所有结果,该研究所使用恒河猴研究大脑发育的分子基础。奥康纳说,这种做法应该更加普遍,以便“使用这种稀缺但至关重要的资源的研究人员可以尽可能多地从尽可能少的动物身上学到东西。” 然而,他仍然怀疑数据共享是否会流行起来,因为它需要改变“规范行为”——科学界强大的保密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数据在同行评审期刊发表之前一直处于保密状态。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生物伦理学家克里斯汀·格雷迪说,实现完全透明化的一步是效仿人类临床试验的做法。美国法律要求大多数临床试验在线注册并公开其结果,即使研究失败或没有定论。这确保了其他研究人员可以从试验中学习,而不管其结果如何——此举还可以保护灵长类动物免于被用于同样的事情两次。
俄勒冈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主任南希·海伍德也表示,数据共享是“未来的方向”。她的中心饲养了 4,800 只灵长类动物——包括猕猴、狒狒和松鼠猴——以研究各种人类疾病。她目前将其中心的结果贡献给奥康纳的网站。“我看不到有什么缺点,”她说。“我们必须更快地共享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