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成年人中,学习和思考能力在 30 岁或 40 岁之后趋于平稳,然后开始下降。人们在处理速度(某人完成心智任务的速度)等认知能力测试中的表现开始变差。60 岁之后,这种下滑变得更加陡峭。
这些变化通常归因于正常衰老。但如果它们实际上更像是学童经历的“暑期滑坡”呢?每年教师和家长都会观察到暑假如何导致一些孩子的学业进步倒退。在新冠疫情高峰期间,许多学生因远程或缩减学时而错过了至少 7 到 10 周的面对面学习。由此造成的学业损失是不均衡的,不同年龄、能力和资源的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断学习可能不仅影响儿童。在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结束后,许多成年人经历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学习机会减少或不存在的情况。这比 8 到 12 周的暑假甚至几年疫情中断的时间要长得多。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我们的工作表明,学习的中止确实是成年人的挫折——但我们也发现,这种下降是可以解决的。我们设计的一项为期三个月的干预措施显著提高了参与者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以至于在项目结束时,他们的能力接近于比他们年轻 30 岁的成年人。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在课程结束后很久仍在继续进步。
在这项干预中,我们为 33 位年龄在 58 岁至 86 岁之间的老年人提供了鼓励性的学习环境。在这项为期三个月的干预前后,我们测试了参与者的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后一种能力帮助人们将信息保存在头脑中,以完成诸如记住新电话号码的数字等任务。)该项目中的老年人被分配了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的三个课程,以学习三项新技能。课程选项包括唱歌、绘画、iPad 使用、摄影、西班牙语学习和音乐创作。每周一次,我们与参与者讨论与学习障碍、动机和成功老龄化相关的问题。
在讨论老年人时,我们需要运用更积极的心态和词汇。
在干预过程中,人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认知评分显著提高。在一项后续研究中,我们发现参与者不仅保持了他们的进步,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他们一年后的认知能力与比他们年轻 50 岁的成年人相似。换句话说,给这些老年人提供支持性和结构化的三门课程例程——很像大学生的课程表——似乎最终将他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提高到与大学生相似的水平。
我们仍在调查为什么认知评分在项目结束后继续攀升,但一种可能性是,这种经历鼓励这些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学习和练习新技能。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不认为正规教育是支持学习的唯一或最重要的方式。我们的想法是为老年人创造更丰富的环境,特别是为那些资源匮乏的老年人,以便他们可以长期提高现实世界的技能和认知能力。
如果正如这些研究表明的那样,中断学习确实是成年期的一个常见特征,那么就会产生许多重要的影响。研究人员在讨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时避免使用“学习损失”这个词,因为“损失”意味着学习无法弥补。与此同时,老年人通常被认为处于不可挽回损失的下坡路上。“用进废退”,俗话说得好。我们的工作表明,在讨论老年人时,我们需要运用更积极的心态和词汇——很像用于童年或成年早期的词汇。衰退,正如我们经常看到的那样,可能并非不可避免。
我们还可以为年长的学习者设定新的优先事项。在儿童时期,我们专注于特定技能的获得,例如阅读和数学。相比之下,认知衰老研究通常侧重于维持或提高更一般的能力,例如与注意力和记忆力相关的能力,通常通过认知训练、休闲活动和锻炼。老年人研究倾向于仅在日常功能开始下降后才强调技能学习。
对于那些时间或资源有限的人来说,鼓励学习新技能(正如我们的干预措施所做的那样)可能尤其有利。在晚年,许多个人和社会变化——例如搬到州外与家人更亲近、换工作或应对与亲人的身体距离——使得学习新技能对于适应和成功至关重要。例如,参加课程以提高技术技能可以帮助老年人在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取得成功,帮助他们使用远程医疗或网上银行平台。
问题不再是我们是否应该在成年后继续学习,而是社会如何优化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机会。教育工作者和科学家对如何为儿童和青少年做到这一点知之甚多,我们可以调整这些知识,以加强现有机会,并为成年人开发新的、具有挑战性、有用且具有包容性的学习机会。从事生命发展和衰老研究的研究人员应相互交流观点,沟通研究成果。最后,社会可以提供资源和机会——特别是对于服务不足或处境不利的老年人——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从终身学习中受益。
让我们将成年期的对话从关注避免损失和衰退,或仅仅维持人们拥有的东西,转变为讨论学习、成长和蓬勃发展。
您是专门研究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或心理学的科学家吗?您是否读过最近发表的同行评议论文,并希望为“心灵 Matters”撰写相关文章?请将建议发送给 《大众科学》的 “心灵 Matters”编辑黛西·尤哈斯,邮箱:pitchmindmatters@gmail.com。
这是一篇观点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达的观点不一定代表 《大众科学》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