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气泡解释了声音发光的谜题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图片来源:《物理评论快报》86, 4934 (2001)

声致发光——声音转化为光的物理现象——如同魔术一般神秘莫测。尽管经过70年的努力,科学家们仍然无法完全解释水中气泡如何将声能聚焦一万亿倍,并喷射出皮秒级的紫外线辐射。最初,物理学家将闪光归因于摩擦。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们开始认识到,声波路径中的气泡会膨胀并迅速坍缩——将内部气体加热到比太阳表面更高的温度。他们确定,这种坍缩和高温产生了发光等离子体。

在本周的《物理评论快报》中,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Gary A. Williams 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证据,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理论。研究人员着手解释早期的观察结果,即来自单个气泡的光谱缺少从多个气泡中观察到的分子 OH 的发射线。由于这种差异,一些人认为存在不同的物理机制,并且本质上存在两种声致发光。但 Williams 的小组证明情况并非如此,他们制造了比通常更大的单个气泡,其光谱包含了缺失的发射线。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尽管研究人员不知道为什么,但他们表示,仅气泡大小似乎就能预测 OH 线,并表明,与对称坍缩的较小单气泡(右上图)相比,多气泡系统中的较大气泡是不稳定的(右下图)。该团队进一步将光谱拟合到黑体辐射曲线,并表明它对应于温度约为 8,000 开尔文的等离子体。“这是对潜在物理现象的很好的联系,”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 Ken Suslick 告诉《物理评论聚焦》。“而且识别 OH 发射线的能力非常酷。”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