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有动静就醒,而另一些人每天早上闹钟响了都还在睡。根据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你是否能对噪音充耳不闻,很大程度上与你睡眠时产生的大脑脑电波有关。对于失眠症患者来说,好消息是:将来或许有可能通过控制这些脑电波来确保一夜好眠。
先前的研究表明,当人们睡觉时,丘脑——一种连接高级思维区域与外界视觉和声音的大脑结构——会产生短暂的高频脑电波,称为睡眠纺锤波。科学家推测,这些纺锤波在睡眠期间会屏蔽环境声音。为了找出答案,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睡眠医学部门主管杰弗里·埃伦博根和他的同事们邀请了 12 位健康人士在他的睡眠实验室里住了三个晚上。第一个晚上,研究人员在受试者在安静的房间里单独睡觉时测量了纺锤波活动。第二和第三个晚上,研究人员无情地用常见的噪音录音(如冲马桶、电话铃声和人们的谈话声)轰炸每位打盹的参与者,每次噪音都从低音量开始,并逐渐加大音量,直到受试者从睡梦中醒来。然后,当这个人再次入睡后,他们重复了这个过程。
埃伦博根解释说,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拥有的纺锤波越多,他们在面对声音时就越有可能保持睡眠状态”。与第一个晚上纺锤波产生较少的受试者相比,那些产生大量纺锤波的受试者必须受到更响亮的声音轰炸才能醒来。由于纺锤波的产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因此这项发现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老年人经常抱怨睡眠质量差。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在未来的研究中,埃伦博根计划探索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产生更多的纺锤波。最终,他希望找到能够促进自然纺锤波产生并诱导更好睡眠的药物或设备。“考虑到我们的耳朵整夜都是张开的,我们的大脑能够至少阻挡一些声音的能力确实令人惊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