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经济都充斥着庞氏骗局

许多常见的商业行为都类似于臭名昭著的骗局

庞氏骗局一直是富裕和贫穷国家经济生活中反复出现的现象,至少从19世纪以来就存在,它创造了少数百万富翁,也毁掉了数百万人的生活。然而,大多数人对庞氏骗局只有模糊的概念,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仍然会迷上它们那奇怪而近乎神秘的诱惑。当然,由于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关于伯纳德·麦道夫丑闻(有史以来最大的庞氏骗局,发生在动荡最剧烈时期)的头条新闻,这个话题变得格外紧迫。

任何关注过麦道夫灾难的人都可能认为庞氏骗局是蓄意策划的欺诈行为。骗子不是将投资者的钱用于资助生产性商业活动,而是将新投资者的收益转移给早期投资者以支付利息。但经济学家们开始意识到,这种行为也可能自发地发生,甚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仅仅是通过一种预期滋生另一种预期,从而形成投机狂潮,一个注定最终破裂的经济泡沫。

金融市场学者和行为经济学家已经开始意识到,类似于庞氏骗局的行为可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潮起潮落中具有地方性,仿佛它们是类似于潮汐或月食的自然现象。不需要像麦道夫那样的恶棍。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事实上,庞氏骗局可以伪装成多种不同的形式,这使得它们难以被发现和隔离,以便采取明确的监管或法律行动。我自己的研究重点是一种难以辨别的手段,即操纵企业的运营以使其维持运转,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伪装的庞氏骗局”,它不违反任何法律,但可能会造成经济浩劫。

人们对庞氏骗局的兴趣日益浓厚,不仅是因为小报的头条新闻,还因为新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科学分析来部分解释庞氏骗局,科学分析揭示了它们潜在的数学结构,部分可以通过骗子的心理学来解释,这种心理学迎合了我们天生的天真。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因为它提高了我们能够及早发现恶性金融产品的希望,在成千上万人被它们奇怪的吸引力吸引之前,从而避免金融破产和深刻的情感痛苦。

基本骗局
庞氏骗局实际上比卡洛(“查尔斯”)·庞兹本人(1882-1949)还要古老。庞兹在1920年于新英格兰开创了他的骗局,但它可能在此之前就很常见了,正如查尔斯·狄更斯笔下不择手段的虚构人物所例证的那样,这些人物取材于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投资骗局——事实上,某种形式的“拆东墙补西墙”的安排可能早在大型人类聚居地出现时就已经存在了。

正如麦道夫出色地证明的那样,基本的庞氏骗局是一种快速致富的计划,借助一点营销魔力,就可以使其蓬勃发展——也就是说,直到骗局崩溃。在经典的庞氏骗局中,骗子可能会承诺每月10%的惊人回报,以说服某人投入100美元。下个月,两个人每人投资100美元,向最初的投资者返还10美元,而庞氏企业家则保留190美元。以这种方式,投资的金字塔式增长持续增长。从第一个月带来的100美元开始,每月投资者人数翻一番,第10个月的收入将达到46,090美元。这就是为什么经营成功的庞氏骗局的人会积累巨额财富。关键在于没有优雅的方式来停止——当新的投资枯竭时,整个事情就会崩溃。

然而,庞氏骗局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在于,没有明确定义的崩溃点。如果存在给定的内爆点,那么庞氏骗局就不会如此有害。没有人会在崩溃前一个月投资,并且知道这一点,没有人会在崩溃前两个月投资,依此类推。根据这种被称为反向归纳的无情逻辑,骗局不太可能在一开始就流行起来。

缺乏明确定义的内爆点产生了一个重要的心理难题。庞氏骗局最终可能被视为集体愚行。然而,对于特定的个人而言,投资庞氏骗局并非本质上是不理性的,因为脆弱的结构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倒塌。

自然庞氏骗局

金融泡沫是庞氏骗局杂乱集合中的相对新来者。人们认识到它们的庞氏骗局地位,是因为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无论钱是流向房地产经纪人、股票经纪人还是巧舌如簧的骗子,投资者的心理都是相同的。在所有情况下,是价格的持续上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对上涨的预期——使这个过程得以持续。这就是耶鲁大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J·席勒称之为“自然发生的庞氏骗局”的原因——也就是说,泡沫的形成不是为了回应操纵者的指挥棒,而是为了回应自然的市场力量,一个人的期望助长了另一个人的期望。

我们在房地产市场和历史上黄金市场中都看到过这种情况,之所以想购买一种商品,仅仅是因为其他人也有相同的动机,因此价格会上涨。最近金价暴跌——这是羊群效应导致自然庞氏骗局的结果。从2009年到2011年,金价大幅上涨,因为投资者认为,中央银行注入流动性以应对金融危机将导致金价继续上涨,从而促使一些人抛售现金购买黄金,因为前者的价值下降了。大量资金涌入以利用市场预期的上涨。在这两年里,每盎司黄金的价格从大约900美元上涨到1,800美元。2013年4月,发生了一次小幅回调,这引发了抛售金属的恐慌,导致了一次重大崩盘。两天之内,价格的暴跌幅度超过了过去30年,令投机者和分析师感到困惑。

正如庞氏骗局可以在没有精心策划的情况下自然形成一样,看起来自然的泡沫和随后的崩盘也可以人为制造。金融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发生在18世纪初,约翰·劳的“密西西比公司”在法国开始从法属路易斯安那州的企业的盈利中提供虚高的回报。骗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直到与劳的公司有关联的银行发生挤兑,才使精心设计的骗局崩溃。

隐藏的骗局
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不像庞氏骗局的金融交易实际上可能会显露出自己是“伪装的”金字塔骗局。它们是完全合法的,并且它们经常在企业操纵其运营以在困难时期维持运转时出现。伪装的庞氏骗局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挑战,因为它与完全合法的活动交织在一起。过于生硬地使用监管来切除它们可能会损害周围健康的组织,而不加制止地放任它们则会冒着恶性肿瘤生长的风险。此外,这些伪装的金字塔骗局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一个例子是公司和政府时不时地沉迷于所谓的贷款倒腾——这种做法本身并无害处。一家公司可能不希望清算一部分资产,这可能会产生高昂的成本来偿还贷款人。因此,借款人——无论是个人、公司还是国家——都会进行一种倒腾行为,从一个贷款人那里借钱来偿还第一个贷款人。如果这样做,偿还贷款的能力下降或预期的丰厚回报未能实现,这些事件可能会引发崩盘。

20世纪80年代初秘鲁的债务危机,政府借入新贷款以偿还现有贷款,被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是贷款倒腾的一种形式。政府对经济将会好转以及它将能够偿还所欠利息和本金的期望从未实现。这些希望被一场大地震、随后的马铃薯和糖出口下降以及整个拉丁美洲普遍的债务危机所粉碎,所有这些都转化为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

许多形式的合法商业活动也可以掩盖庞氏骗局。考虑一下广泛且完全合法的向员工提供股票期权的做法。即使公司的做法可能会创造低成本的、价值微不足道的产品,它也可能产生利润。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家硅谷初创公司,它通过提供起薪较低的薪酬方案(低于市场普遍水平),同时加入承诺未来高额回报的股票期权来聘用高技能毕业生。微薄的工资保证了即使公司以低价向客户收费,仍然可以盈利。与此同时,所有者保留低成本商品与更低的工资之间的部分差额,同时将其余部分作为高级员工的额外收入。

随着公司通过雇用更多工人而成长,企业家可以获得非常高的利润,即使像所有庞氏骗局一样,这种骗局最终也会崩溃,并使员工失业或持有毫无价值的期权。

一个简化的例子说明了这个过程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如何呈现出庞氏骗局的属性。一家初创公司向工人提供低工资,实际上低于工人生产的价值。因此,对于每个工人,公司都会产生一些利润。尽管工资低,但人们仍然愿意为这家公司工作的原因是该公司提供给员工的股票期权的诱惑。因此,在初创公司运营的第一个季度,该公司雇用了一名工人,并提供相当于该时期所有利润一半的期权。在下一个季度,该公司通过雇用一名新工人使员工人数翻了一番——并向新员工提供相当于该时期利润四分之一的期权。在第三个时期,公司再次通过雇用两名新员工使其员工人数翻了一番,并提供相当于该时期所有利润八分之一的期权包,这意味着每位新员工都获得所有利润的十六分之一。在以后的每个季度都依此类推。

这项计划将确保公司的利润每个季度翻一番。由于员工获得固定比例的利润,他们期权的收益也将每个时期翻一番。企业家的收入来自工人生产的商品价值与低工资之间的差额,因为企业家可以保留这部分差额,同时将其余部分作为股票期权的回报分配给员工。

股票期权价值的指数级增长使得在这家公司工作具有吸引力,即使考虑到低工资,这些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原本不会觉得这份工作有吸引力。然而,最终,伪装的庞氏骗局会崩溃,并将公司推向破产,因为以这种方式发展业务需要无情的劳动力扩张,这在人口有限的世界中是不可能的。

一家伪装的庞氏骗局失败的案例涉及巴西石油公司OGX,该公司由富有传奇色彩的前亿万富翁埃克·巴蒂斯塔经营。OGX的崛起堪称壮观,其衰落也是如此。当它在2013年10月倒闭时,它是拉丁美洲历史上最大的企业违约事件。OGX使用的一项策略是通过向其他公司的才华横溢的员工提供丰厚的股票期权来挖走他们。这种期权的分发持续了一段时间,债务像倒金字塔一样堆积起来。然后公司内爆,让员工和投资者破产。

监管挑战再次来自于伪装的庞氏骗局可以在途中改变其性质,最终使该企业完全合法化这一事实。如果拥有正确的经济环境和一点运气,一家从事此类业务的公司最终可能会进行创新并创造更有价值的产品,从而即使在不奖励股票期权的情况下也可能雇用更多工人。然后,它可以放慢扩张速度并逐渐变得可行,而无需无休止的增长和分发更多期权。这就是监管如此困难的原因。过度监管会扼杀合法企业,并抑制创办新企业的意愿。另一方面,缺乏监管可能会导致金字塔骗局和骗局的出现,从而造成巨大损害。

大到不能倒
在考虑一套法规时,最严峻的挑战来自合法金融和欺诈性金融相结合的活动的存在。如果有人通过假装资金被用于生产性投资来诈骗投资者——并且当前的收益仅仅与未来投资者的最终损失相匹配——那么骗子可能会面临刑事欺诈指控。然而,与其他庞氏骗局一样,有可能公开运行这些业务,并且仍然可以从不知情的人那里吸引资金。

部分问题也源于基本的人类非理性。经济正统观念需要一个完整的子学科——行为经济学——以及大量的实验室实验才能认识到人类通常不是理性的人,这真是对经济正统观念的有力评论。随着这种认识的到来,也出现了设计法律来保护弱势群体的需求。

由于多年的数据积累和分析,许多法律现在试图阻止针对毫无戒心的人的彻头彻尾的骗局。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负责取缔欺诈性庞氏骗局。《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国会于2010年通过)等日益完善的法律旨在解决这些金字塔骗局采取的各种形式。一系列类似庞氏骗局的计划也导致了最近在印度进行的讨论,以修订1992年的《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法案》,使其在控制金融诈骗方面更有效。

监管庞氏骗局(无论合法与否)的一个主要困难与政府政策的特殊性有关。许多政府,尤其是在工业经济体中,已明确表示会在大型公司即将倒闭时介入并拯救它们。这种“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普遍到获得了令人不快的首字母缩写“TBTF”)的做法可能会吸引投资者投资一家经营庞氏骗局的公司,他们认为一旦公司变得足够大,政府就会在崩溃时用纳税人的钱介入,从而完全或至少部分保护投资者。

TBTF的基本原理在于相信,如果一家大型投资公司破产,普通公民的连带损害将如此之大,以至于政府需要拯救该公司。然而,现在已经很明显,善意的TBTF政策——或者,就此而言,恶意但伪装良好的政策——可能会加剧危机,因为它向金融大亨们保证,如果他们盈利,这些利润将归他们所有,而如果他们遭受损失,则将由纳税人承担。这显然在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了作用。

这种情况导致了鲁莽的风险承担和不负责任的金融冒险。很明显,我们需要的是一项政策,该政策可能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政府干预以拯救一家私营公司免于破产,但绝不能拯救那些经营公司和做出决策的人。认识到这一点,许多国家正在努力制定指导方针来隔离金融公司,以确保不必花费纳税人的钱来拯救大型公司免于倒闭。

在过去十年中,由骗局和金融危机引发的其他新想法中,有一种是金融产品处方系统。就像医生开出危险药物的处方一样,该系统将要求金融专业人士在有人签字收货之前,对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可能是一种复杂的房屋抵押贷款)进行签字,证明其对买方是安全的。即使公司采取这些措施,现实情况是,庞氏骗局和随之而来的金融泡沫仍将是任何国民经济中一种有时具有毒性的副产品。每项新法规都会遇到另一种精心设计的金融产品,这种产品将试图将人们的钱从他们手中夺走,并且监管机构也相应地需要做出另一种回应。

更多探索

非理性繁荣。罗伯特·J·席勒。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0年。

庞氏骗局:金融传奇的真实故事。米切尔·朱科夫。兰登书屋,2005年。

动物精神:人类心理如何驱动全球经济,以及它为何对全球资本主义至关重要。乔治·A·阿克洛夫和罗伯特·J·席勒。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一种从无辜者身上赚钱的营销计划:用户手册。考希克·巴苏,《经济学快报》,第107卷,第2期,第122-124页;2010年5月。

来自我们的档案

骗术的艺术。迈克尔·舍默;怀疑论者,2009年3月。

大众科学在线 观看关于卡洛·庞兹的演讲,网址为 ScientificAmerican.com/jun2014/ponzis

大众科学杂志 第310卷 第6期本文最初以“庞氏经济”为标题发表于《大众科学》杂志 第310卷 第6期 (), p. 70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614-70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