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喜欢谈论的话题背后的神经科学

为什么人们如此热衷于谈论自己?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花费大量清醒时间与他人交流,而对话的可能性似乎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可以制定计划和开玩笑;回忆过去和憧憬未来;分享想法和传播信息。这种与几乎任何人就几乎任何事情进行交流的能力,在我们物种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能够蓬勃发展的能力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你如何选择使用这种极其强大的工具——交流?你的对话是通往新思想和新体验的门户吗?它们是解决疾病和饥荒问题的工具吗?

还是你只是喜欢谈论自己?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能够拥有未来。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你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可能就是你最喜欢的话题。平均而言,人们在60%的对话中谈论自己——而当通过 Twitter 或 Facebook 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交流时,这个数字会跃升至80%

为什么,在一个充满待发现、开发和讨论的想法的世界里,人们却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谈论自己?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解释:因为它感觉良好

为了研究自我表露是否具有内在奖励的可能性,哈佛大学社会认知和情感神经科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这种研究工具通过跟踪血流量的变化来突出显示各个神经区域的相对活动水平;通过将 fMRI 输出与行为数据配对,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行为与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在本例中,他们感兴趣的是谈论自己是否会与大脑中与动机和奖励相关的区域的神经活动增加相对应。

在最初的 fMRI 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 195 名参与者讨论他们自己的观点和性格特征以及他人的观点和特征,然后寻找以自我为中心和以他人为中心的回答之间神经激活的差异。由于相同的参与者讨论了与自己和他人的相同主题,研究人员能够使用结果数据直接比较自我表露期间的神经激活与以他人为中心的交流期间的激活。

三个神经区域脱颖而出。不出所料,并且与之前的研究一致,自我表露导致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区域的激活水平相对较高,这些区域通常与自我相关的思考有关。然而,该实验确定的其余两个区域以前从未与思考自我联系起来:伏隔核(NAcc)和腹侧被盖区(VTA),它们都是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的一部分。

这些新近牵涉到的大脑区域通常与奖励相关,并且与诸如可卡因美食等刺激相关的愉悦感和动机状态有关。在讨论自我时该系统的激活表明,自我表露可能像其他更传统上被认可的刺激一样,本质上是令人愉悦的——并且人们可能有动机比其他话题更多地谈论自己(无论这些非自我话题多么有趣或重要)。

然而,这个实验至少留下了一个未解答的问题。尽管参与者正在透露关于他们自己的信息,但尚不清楚是否有人在关注;他们本质上是在说话,而不知道谁(如果有的话)在另一端。因此,表面上由自我表露产生的与奖励和动机相关的神经反应可能是由表露行为——向他人透露关于自我的信息——产生的,但它们也可能是更普遍地关注自我的结果——无论是否有人在听。

为了区分这两种可能性,研究人员进行了后续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带上他们选择的朋友或亲戚到实验室;这些同伴被要求在隔壁房间等待,而参与者在 fMRI 机器中回答问题。与第一个研究一样,参与者回答了关于他们自己或他人的观点和态度的问卷;与第一个研究不同的是,这些参与者被明确告知他们的回答是“共享”还是“私密”;共享的回答会实时传递给每位参与者的同伴,而私密的回答永远不会被任何人看到,包括研究人员。

在这项研究中,回答关于自我的问题总是比回答关于他人的问题产生更大的与动机和奖励相关的神经区域(即 NAcc、VTA)的激活,并且公开回答问题总是比私下回答问题产生更大的这些区域的激活。重要的是,这些影响是累加的;谈论自己和与他人交谈都与奖励有关,并且两者都做比单独做任何一个都产生更大的奖励相关神经区域的激活。

这些结果表明,自我表露——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在与动机和奖励相关的神经区域产生最高水平的激活,但是内省——在没有听众的情况下思考或谈论自己——也在这些区域产生明显的神经活动激增。谈论自己本质上是令人愉悦的,即使没有人倾听。

谈论自己与交流的适应性功能并不矛盾。向他人透露私人信息可以增加人际喜爱,并有助于形成新的社会关系——这些结果影响着从身体生存主观幸福感的一切。谈论自己的想法和自我认知可以通过外部反馈带来个人成长。通过分享从个人经历中获得的信息,可以通过促进团队合作对记忆的共同责任来带来绩效优势。自我表露可以对从最基本的需求——身体生存——到通过增强自我知识实现的个人成长产生积极影响;自我表露,像其他形式的交流一样,似乎是具有适应性的。

你可能喜欢谈论自己仅仅是因为它感觉良好——因为自我表露会在与快乐、动机和奖励相关的神经区域产生爆发式的活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感觉良好可能只不过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它可能是立即的奖励,启动了自我分享的循环,最终带来各种各样的长期利益。

您是专门研究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或心理学的科学家吗?您是否读过最近发表的同行评议论文,并且想就此撰写文章?请将建议发送给“心智问题”编辑加雷思·库克,他是一位普利策奖获奖记者,也是 NewYorker.com 的定期撰稿人。您可以通过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或 Twitter @garethideas 与他联系。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