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亿年前,太阳系以外的强大力量可能塑造了我们今天脚下的大部分陆地。最近发表在《地质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出,当早期太阳系穿过银河系的四个主要旋臂时,地球的大陆地壳经历了主要的增长爆发。银河系的穿梭触发了地球上的彗星雨,并且它们的巨大撞击形成了大量新的地壳。
“我们所站立的大陆地壳——地球上大部分生物质所在的地方——可能与宇宙有着根本的联系,这让我感到震惊,”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地质学家、该论文的主要作者克里斯·柯克兰说。
柯克兰和他的同事将地壳增长的日期与银河系运动的时间相匹配——两者都大约每 1.7 亿到 2 亿年发生一次——并将该时间与彗星撞击联系起来,通过地面上的微量晶体和微小的玻璃珠,这些晶体和玻璃珠保留了碰撞的细节。 但该理论已被证明是有争议的。它获得了其他地质学家的支持,但也因忽视更简单的地球解释而受到批评。天文学家也挑剔了该理论的天体论证中的漏洞。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尽管这项研究涵盖了银河系的尺度,但这项工作始于分析仅 100 微米宽的微小晶体。这些晶体沉淀在地球最早的大陆历史被保存下来的地方:格陵兰岛和澳大利亚的古老、稳定的地壳块。但它们曾经位于广阔、沸腾的地下岩浆海洋中,然后才向上移动——被困在一个喷涌到地表并硬化成新地壳的熔融体中。尽管经历了艰苦的旅程,这些晶体仍然精确地记录了它们的诞生。它们内部包含元素,例如铀,这些元素以时钟般的规律衰变,使科学家能够使用它们来追踪年龄。晶体中的其他元素标记了母岩浆的成分。
利用这些记录,柯克兰的团队推断,在大约 38 亿到 28 亿年前的时期,岩浆每 1.7 亿到 2 亿年刺穿地表并形成新的地壳。这种模式与地球穿过银河系旋臂的速度相匹配。但是,为什么这种银河尺度会印刻在地球上呢?
柯克兰和他的同事认为,当太阳系进入旋臂时,旋臂中增强的恒星密度会将彗星从奥尔特云中驱逐出来——奥尔特云是冰冷天体的巨大储藏库,可能延伸到太阳以外约 1.6 光年——将一些彗星送入朝向地球的内部轨道。轰击的彗星挖掘出地球表面巨大的体积,产生巨大的热量,但释放了下方的压力。“顶部的岩石部分有点像香槟塞或压力锅上的阀门,”科廷大学的地质学家、该论文的合著者蒂姆·约翰逊说。当压力下降时,这种变化降低了地幔的熔点,导致岩石形成大量的岩浆。然后,浮力岩浆上升到地表,在那里凝固成玄武岩,看起来很像夏威夷或冰岛的黑色岩石,尽管规模巨大。玄武岩非常厚(可能达数十公里),以至于底部非常热,迫使其再次融化并形成花岗岩——一种浅色岩石,非常具有浮力,可以漂浮在其他任何东西之上。
该理论的证据不仅可以在晶体中找到,还可以在称为球粒层的区域中找到。当彗星撞击地球时,被炸入大气层的超热沉积物融合为熔融雨,然后在地面上再次凝固成一层称为球粒的微小玻璃珠。该团队指出,大约在 34.5 亿年前和 32.5 亿年前发生的两个球粒层,与增强的地壳生产时间(来自晶体推导)以及太阳系进入旋臂的时间相吻合。
“这是一个 brilliant 的见解,”新斯科舍省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的地质学家布伦丹·墨菲说,他研究全球构造,但未参与这项研究。“它肯定让我以一种我以前从未想过的方式思考早期地球。”
然而,其他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对我来说,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如此非凡的解释,”中国科学院的地质学家罗斯·米切尔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担心只有两个球粒层与晶体数据相匹配,其中一个球粒层不在澳大利亚境内——这意味着时间可能毕竟不匹配。米切尔说,这也使得这篇论文站不住脚。“这就像试图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上建造房屋,”他说。“也许当人们阅读你的论文时,它会持续一个月,但一两年后,那个地基可能会崩溃。”
米切尔还有另一个反对意见:科学家们不应该考虑非凡的想法,直到他们“排除简单的、无聊的想法”,他说。对于柯克兰团队归因于银河系力量的循环,他脑海中有一个无聊的解释:构成地球地壳的板块的 регулярные 运动。1.7 亿到 2 亿年的循环正是地壳板块从地表移动到地核-地幔边界(在众所周知的俯冲过程中)所需的时间量。然后,由于其他物质随着板块下沉而上升,因此很可能在同一时间段内地幔羽流上升并形成新的地壳。“如果我们已经有了来自地球自身循环的现成解释,我们真的需要前往星系的外部范围吗?”米切尔问道。
但柯克兰进行了反驳。他认为,在地球早期历史的这个阶段,俯冲尚未开始:地球太热了,地幔运动太剧烈,以至于地壳无法一直下沉到地核-地幔边界。墨菲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俯冲的起源是地质学中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它开始得较晚。另一方面,轰击肯定在早期就发生了。“当我们观察我们的天体邻居时,我们知道太阳系的早期历史是一个射击场,”他说。
然而,射击场由彗星组成的主张是该理论的另一个有争议的方面。从太阳系外围喷射出的彗星带着大量的能量到达,这将导致大量的熔化和新的地壳。但科学家们在内太阳系中没有看到太多彗星撞击的证据。相反,小行星——携带较少能量——是更典型的 incoming 天体。“所以,如果这真的发生了,这是一个几乎没有留下地质痕迹的过程,”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行星科学家玛格丽特·兰迪斯说,她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西南研究所的行星科学家比尔·博特克也同意彗星雨非常罕见。而且当它们确实发生时,彗星也很不可能撞击地球。虽然彗星雨确实是由经过的恒星扰乱内部奥尔特云而引发的,但这样的恒星必须相对接近我们的太阳才能发生彗星雨,而且这些事件发生得极其不频繁——即使在旋臂穿梭期间也是如此。“在科学中,雄心勃勃是值得的,但不能雄心勃勃到将数据推到超出可靠范围的地步,”兰迪斯说。
约翰逊说,他收到了许多地质学家不屑一顾的电子邮件,并且对批评并不感到惊讶。他也收到了支持的信息。“这些事情总是会惹恼一些喜欢现状的人,”他说。“但这很好——这正是科学前进的方式。”墨菲同意,这篇论文将鼓励其他人以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数据并进一步测试它。“它肯定让我的头脑飞速运转,”他说。“我相信任何阅读这篇论文的人都会这样。无论它最终被证明是对还是错,这都是一个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