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差距

在喜剧方面,男人和女人可能有不同的角色,但从调情到长期承诺,欢笑至关重要

当喜剧演员苏珊·普雷克尔登上舞台,并在观众中发现一位有魅力的男士时,她的心沉了下去。“在我的演出结束时,他会觉得我令人厌恶,至少作为一个性存在来说是这样,”她说。

在纽约市喜剧圈表演的十多年里,这位有魅力、身材高挑的棕发女郎在演出结束后只被邀请出去一次。但男性喜剧演员却被蜂拥而至。“他们和女性相处得非常好。我一直都看到,”普雷克尔说。

事实证明,喜剧演员可能只是在经历男性和女性之间典型的浪漫互动的一种极端版本。尽管两性都始终偏爱有幽默感的伴侣,但在这种偏好如何发挥作用方面存在着有趣的差异。男人想要一个会欣赏他们笑话的人,而女人想要一个会逗她们笑的人。这些愿望的互补性并非偶然。研究人员怀疑幽默具有深刻的进化根源——1872年,查尔斯·达尔文注意到黑猩猩在玩耍时会咯咯地笑——许多人认为,自然选择定律可以帮助解释我们今天拥有的复杂幽默感。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男人和女人都使用幽默和欢笑来相互吸引并发出浪漫兴趣的信号——但每种性别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都不同。并且随着关系的进展,男人和女人使用幽默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它成为一种相互安慰和抚平裂痕的手段。事实上,幽默很少与任何有趣的事情有关;相反,分享欢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甚至可以预测长期的兼容性。

幽默以其所有形式——讽刺、诙谐、轶事、反讽、讽刺——都像语言一样复杂和进化。它可以是用来疏远他人的武器,也可以是用来传达兴趣和智慧的手段。因此,冒着解构彩虹的风险,现在是认真审视幽默的时候了。

逗我笑
当科学家们开始观察男人和女人表现得有趣,以及研究人们觉得有趣的事情时,有趣的模式出现了。“1990年代之前的文献侧重于笑话欣赏,”幽默专家、圣名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马丁·兰珀特说。“这是一种人为的情况,受试者被呈现笑话,我们记录了他们的反应。” 然后,实验开始关注幽默创作,要求受试者想出笑话,或研究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如何互相逗乐。“这给了我们一个更准确的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图景,”兰珀特说。

1996年,马里兰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R·普罗文分析了3745份征婚广告,发现女性寻求能逗她们笑的伴侣的频率是她们主动提供回报的两倍。另一方面,男性提供幽默的频率比他们要求的频率高出约三分之一。这些发现是第一个重要的线索,表明两性正在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幽默。

十年后,韦斯特菲尔德州立学院的埃里克·R·布雷斯勒和麦克马斯特大学的西格尔·巴尔辛揭示了另一个有趣的性别差异。心理学家向200人展示了男人和女人的照片,每张照片都配有幽默或相当直白的自传式陈述。女性选择更有趣的男性作为潜在约会对象,但男性对有趣的女性没有表现出偏好(正如喜剧演员普雷克尔在现实世界中所见证的那样)。然而,在世界各地,两性都始终如一地将幽默感列为伴侣最重要的特质之一——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

“尽管两性都他们想要幽默感,但在我们的研究中,女性将此解释为‘能逗我笑的人’,而男性想要‘会嘲笑我的笑话的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罗德·A·马丁说。2006年,马丁与布雷斯勒和巴尔辛一起,要求127名受试者在两对潜在伴侣之间做出选择,用于一夜情、约会、短期关系、长期关系或友谊。在每一对伴侣中,一个伴侣被描述为接受参与者的幽默,但自己不是很幽默,而另一个伴侣被描述为非常搞笑,但对参与者自己的俏皮话不太感兴趣。

在友谊之外的每种情况下,男性都更喜欢会嘲笑他们笑话的女性,而不是那些讲笑话的女性。然而,女性更喜欢有趣的伴侣。

男性和女性在提供和要求幽默时相互补充,这一事实引人注目,因为欢笑不受我们的意识控制,普罗文指出。并且与许多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发生的行为一样,研究人员怀疑这些相反的愿望可能产生是因为它们服务于生殖目的。

为什么有趣的男人如此有吸引力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为后代发育贡献更多资源的性别很可能成为两者中更挑剔的一方。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更挑剔的性别是女性,因为怀孕的负担。因此,男性必须竞争女性的注意力——想想雄鹿用它们巨大的鹿角进行的求偶炫耀。当雌性被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者吸引时,她不知不觉地对他的基因健康做出反应——从而增加了她的后代存活的可能性。

这种进化力量被称为性选择,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斯科特·巴里·考夫曼认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幽默在早期求偶中如此重要,以及为什么男性制造笑话而女性欣赏笑话。“幽默在初次见面时非常性感。当您几乎无从下手时,一个机智的人以聪明、原创的方式使用幽默,会发出大量信息,包括智力、创造力,甚至他们的性格方面,例如玩乐性和对体验的开放性,”考夫曼说,他曾对创造力在幽默中的作用进行过研究。

支持这一观点的研究表明,幽默是智力的良好指标——一种高度珍贵、可遗传的特质。例如,2008年,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丹尼尔·豪里根要求近200人创作幽默的陈述并绘制有趣的图像。在一般智力测试中得分较高的人也被观察者评为明显更有趣。

对幽默的性选择假设进行更微妙的测试取决于女性在她们生育能力最强时——排卵期间想要什么。大量研究表明,在考虑短期伴侣时,排卵期女性倾向于偏爱具有良好基因迹象的男性,例如身体对称、男性化的面部特征和行为支配地位。相比之下,在周期的任何时候考虑长期伴侣时,女性都没有表现出偏好,通常会选择具有资源(在当今时代,这意味着金钱)和养育特征的男性——换句话说,好爸爸。

如果幽默是创造力和智力的标志,因此是高质量基因的指标,那么有趣的男人在女性排卵时应该非常受欢迎。尽管一项由新墨西哥大学的杰弗里·米勒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玛蒂·哈塞顿于2006年进行的研究并未专门关注幽默,但该研究表明,排卵期女性确实更喜欢具有创造性智力的男性。41名女性阅读了对有创造力但贫穷的男性和没有创造力但富有的男性的描述,并评估了每个男性作为短期伴侣的吸引力。在生育力旺盛期间,女性选择有创造力的男性的频率约为富有男性的两倍,用于短期配对,但对于有创造力的男性作为长期伴侣,则没有出现偏好——这正是人们所期望的模式。

如果富有创造力和幽默感在求偶中很有价值,那么让别人开怀大笑应该是男人的首要任务。回想一下您认识的班级小丑。他们是男孩吗?

当男孩们在扮小丑时,女孩们很可能在咯咯地笑。对欢笑的研究也揭示了幽默在求偶中重要的进化作用的线索,正如普罗文在1993年开始研究自发对话时发现的那样。他曾尝试在实验室中研究欢笑,但将一个人放在电视机前观看几集周六夜现场并没有引起多少笑声。普罗文突然意识到:欢笑本质上是社交性的。因此,他像一位实地灵长类动物学家一样,开始观察城市空间中的人类互动:购物中心、人行道、咖啡馆。他记录了大约1200次欢笑事件——引发说话者或听众欢笑的评论——并弄清楚了哪个性别在何时欢笑。

结果可能并不令人惊讶。根据普罗文的数据,女性总体上比男性笑得更多——尤其是在男女混合群体中。“男人和女人都更嘲笑男人而不是女人,”普罗文观察到。这一发现与男性在表演幽默而女性作为“选择者”在欣赏幽默的观点相符,但当然还有其他可能的解释。女性在幽默方面是否只是不太挑剔?还是男性是更幽默的性别?

破解欢笑密码
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些可能性不太可能。当男性和女性在幽默创作方面正面交锋时,他们一直被认为同样有趣。例如,2009年,西安大略大学心理学博士生金·爱德华兹要求男性和女性为单帧卡通片想出有趣的标题。两种性别都创作了数量相等的评分很高的标题。

在幽默欣赏方面,女性和男性也势均力敌。2005年,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家艾伦·雷斯在扫描男性和女性大脑的同时向他们展示了30幅卡通片。两种性别都认为其中24幅卡通片很有趣,当被要求按有多有趣对它们进行排名时,两种性别再次达成一致。此外,男性和女性对他们喜欢的笑话的反应时间几乎没有差异。

鉴于两性在幽默创作和欣赏方面具有相似的能力,女性笑得更多——而男性笑得更多——这一事实必定根植于其他原因,而不仅仅是谁在搞笑。事实上,普罗文的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在他的实地研究中,80%到90%引发欢笑的陈述根本不好笑。相反,人们会嘲笑诸如“待会儿见!”或“我想我结束了”之类的平庸短语。他的研究还表明,人们在说话时比听别人说话时更容易发笑。许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一发现,专家认为,当说话者笑时,它会让听众放松心情并促进社交联系。

然而,普罗文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即说话者比听众笑得更多:当男人和女人说话时,女人比男人笑得更多。差异是相当大的:当普罗文平均计算两人配对中的欢笑时,说话者比听者多笑46%。当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说话时,她比她的对话者多笑73%,但是当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交谈时,她产生了多126%的欢笑。男性说话者比女性说话者笑得少,但当他们和其他男人说话时,他们仍然比听众多笑25%。但在男人和女人说话的特定情况下,男人笑得比他们的伴侣8%。

女性在与男性交谈时笑得如此之多——即使在男性说话时,她们也比男性笑得更多——这一事实表明,某种本能在起作用。也许这反映了女性作为性选择者的角色,但无论女性在男性面前欢笑的本能根源是什么,它都有效——男性发现女性在欢笑时具有吸引力。也许是因为欢笑会无意识地发出兴趣和享受的信号。

想想黑猩猩在被其他黑猩猩追逐时会发出类似笑声的声音,就像人类的孩子一样,被追逐者是发笑的人。对于玩耍的黑猩猩来说,喘气式的笑声是给追逐者的信号,表明玩耍很有趣且没有威胁性。乐趣可能来自期待,就好像笑声正在传递一个信息:我会继续跑,但当我被抓住时会非常有趣。因为在求偶中,女性通常是被追逐者,所以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我认为那里有一个有趣的相似之处,”幽默专家马丁说。“在这两种情况下,欢笑都是享受和继续邀请的信号。”

事实上,研究表明,欢笑是衡量两个人之间吸引力水平的有力指标。1990年,维也纳路德维希·玻尔兹曼城市人种学研究所的心理学家卡尔·格拉默和伊雷纳乌斯·艾布尔-艾伯斯费尔特研究了男女混合群体中的自然对话,并测量了来自男性和女性的欢笑量。之后,每个人都自我报告了他们对该群体其他成员的吸引力程度。事实证明,女性的欢笑量准确地预测了双方伴侣之间的吸引力水平。换句话说,当一个女人被一个男人吸引或当她感觉到一个男人的兴趣时,她会笑得很多——而这种欢笑反过来可能会让她对男人更有吸引力,或者表明她欢迎他的关注。

多年的幽默
随着吸引力转变为关系,幽默的作用也会发生变化,但分享欢笑仍然非常重要。许多人认为,幽默培养的联系使其对关系非常有益,尤其是从长远来看。幽默通常会成为两个人之间的私人语言。夫妻之间的内部笑话可以使平凡或紧张的时刻变得滑稽可笑。

但在这里,每种性别的角色再次不同——有趣的是,在某些方面,男人和女人会互换位置。与求偶期间男人通常是幽默生产者而女人是欣赏者不同,在长期关系中,男人使用幽默有时可能是有害的。然而,当女性是幽默的伴侣时,关系往往会蓬勃发展。

当然,有趣的男人不一定是诅咒,但在某些情况下,男性的幽默可能很危险。1997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凯瑟琳·科恩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托马斯·布拉德伯里分析了60对夫妇在18个月期间的婚姻,使用了来自自我报告和夫妇解决特定婚姻问题的录音对话的数据。他们发现,在经历重大生活压力事件(如家人去世或失业)的夫妇中,丈夫在解决问题时使用幽默是一种警告信号。与男性不使用幽默的有生活压力事件的夫妇相比,这些夫妇更有可能在18个月内离婚或分居。这个结果可能与男人知道如何在何时用笑话来缓解紧张有关。时机是关键。“特别是对于男性的幽默,我们看到它被用来避免问题或严肃的对话,”马丁说。“如果它被以攻击性的方式使用——以戏弄或贬低的方式——或在不适当的时候使用,它可能会对关系有害。”

男性幽默有时可能对关系不利的观点得到了马丁和滑铁卢大学心理学家赫伯特·莱夫考特开发的应对幽默量表(CHS)测试结果的支持,该量表衡量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使用幽默来应对生活压力。他们在1986年发现,在CHS上得分高的男性报告的婚姻满意度低于那些不经常使用幽默来应对的同龄人。他们还发现,男性在应对困境时倾向于使用更多贬低他人的幽默形式。莱夫考特指出,如果这就是男性在参加CHS时所指的幽默类型,那么这可能解释了较低的关系满意度。

另一方面,许多研究表明,女性经常使用自嘲式幽默,这可能会缓解紧张局面。[有关每种性别偏好的幽默类型的更多信息,请参见第71页的方框。]CHS研究发现,使用更多幽默来应对的女性报告的婚姻满意度更高。

最近的一项生理学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释原因。夫妻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西雅图戈特曼研究所)分析了130对夫妇讨论他们最棘手的三个问题。从他们新婚时开始,夫妇们每年都会来到戈特曼的实验室一次,持续六年,并进行私人讨论,同时戈特曼使用多导睡眠仪和心电图测量他们的生理反应,例如血压和脉搏。

戈特曼发现,在这些激烈的讨论中,男性心率的降低对于成功的婚姻至关重要(而女性的心率则无关紧要)。有些男人擅长自我安慰,但降低这些丈夫心率的次佳方法是让他们的妻子开个玩笑来缓解紧张气氛。根据戈特曼的说法,与妻子不使用幽默的夫妇相比,妻子以这种方式缓和冲突的夫妇更有可能至少在研究的六年内拥有稳定的婚姻。

因此,随着关系的进展,男性的幽默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适得其反——而女性的幽默感则成为一种祝福。在求偶期间,男性的机智吸引了女性,而女性的欣赏性欢笑反过来又对男性具有吸引力。但是,随着承诺的增加,挑战不再是找到伴侣,而是更多地是留住伴侣。“在这里,更多的是同情和适应对方的感受和观点,”马丁说。“目标不再是娱乐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是更多地减少人际关系紧张,传达理解,为自己和伴侣保全面子。女性可能更擅长这些幽默的使用。”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男人和女人居住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个体的差异远大于实验室中显示的趋势。许多人具有与通常与其性别相关的特征相反的特征。但总的来说,男人和女人使用幽默的方式背叛了其更深层的目的——帮助我们相互联系和建立联系。真诚的欢笑是表达“我和你在一起”的最真诚的方式之一。

(延伸阅读)

欢笑:一项科学调查。罗伯特·R·普罗文。企鹅出版社,2000年。

幽默的产生和欣赏作为性选择特征。埃里克·R·布雷斯勒、罗德·A·马丁和西格尔·巴尔辛,《进化与人类行为》,第27卷,第121-130页;2006年。

幽默心理学:一种综合方法。罗德·A·马丁。学术出版社,2007年。国际幽默研究学会:www.hnu.edu/ishs/index.htm

SA Special Editions Vol 21 Issue 2s本文最初以“幽默的差距”为标题发表于SA 特刊 第21卷第2s期 (), 第66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brain0512-66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