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大象“谷歌翻译”亮相

一个在线动物目录让你解码这种人见人爱的大块头的交流和其他行为

Big elephant and little elephant in a grassy field.

幼象表现出对它年幼的兄弟姐妹的保护行为。

当一只雄性非洲草原象折叠耳朵并同时挥动时,它就准备战斗了。当雌性折叠耳朵并伴随着拍打耳朵的动作时,这意味着它也在发出严重的威胁。但是,当大象聚集在一起,折叠耳朵并快速拍打时,这些动物表达的是热烈的、亲近的问候,这是它们联系仪式的一部分。

大象拥有极其丰富的交流技巧,包括数百种呼叫和姿势,这些呼叫和姿势传达特定的含义,并且可以根据语境而变化。不同的象群也表现出特定群体特有的文化习得行为。事实上,大象的行为非常复杂,即使是科学家也可能难以跟上。现在,为了让动物和研究人员达成共识,一位研究濒危草原象近50年的著名生物学家共同开发了一个数字大象行为图谱,这是一个关于它们的行为和交流的所有已知信息的知识库。

“如果没有多媒体方法,我认为不可能正确地展示和解释一个物种的行为,我们希望这将激励其他科学家对其他物种采取类似的方法,”大象之声的联合创始人兼科学主任乔伊斯·普尔说。大象之声是一个非营利性科学和保护组织,也是新行为图谱的共同创建者。“在生物多样性骤降,大象的生命受到人类严重影响的时刻,我们也想向世界阐明我们可能会失去什么。”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普尔和她的丈夫兼研究伙伴彼得·格兰利意识到,仅仅依靠科学论文已不足以编目他们和其他人正在取得的发现之后,他们建立了这个易于搜索的公共数据库。大象行为图谱目前包含500多种行为,通过近3000个带注释的视频、照片和音频文件进行描述。这些条目涵盖了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典型的象行为,普尔和格兰利从100多个参考文献中收集了这些行为,这些参考文献跨越了100多年,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1907年。大约一半描述的行为来自两位调查人员自己的研究和观察,其余的来自其他七个领先的草原象研究团队。

虽然行为图谱主要由普尔和格兰利的观察驱动,但普尔指出,“在文献中描述的行为中,我们几乎没有(如果有的话)没有亲眼见过的例子。” 她补充说,该项目也才刚刚开始,因为它旨在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目录,科学家们会随着新发现的出现而积极地为其做出贡献。

“我们知道大象以复杂的方式相互行为和交流。但直到现在,我们才刚刚触及这种行为和交流有多么复杂的表面,”英国苏塞克斯大学专门研究大象认知的访问研究员露西·贝茨说,她没有参与创建该行为图谱。“现在我们有了这个基础——在公共领域免费提供——我们可以从中构建一个更全面的图景,了解大象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行为图谱是动物活动和行为的汇编,无论是在特定背景下还是针对整个物种。研究人员使用行为图谱来研究行为,并在年龄、性别、家庭、种群或不同物种之间进行比较。虽然存在实验小鼠的数字行为图谱,并且已经以书面形式出版了黑猩猩的行为图谱,但普尔和格兰利认为,详尽的数字化大象行为图谱是任何非人类野生动物的首创。普尔补充说,该项目基于多媒体的性质非常重要,因为仅基于文字描述、音频文件或照片,“很难展示区分一种行为与另一种行为的通常细微的运动差异。”

当普尔在1975年开始研究大象时,科学家们对它们的行为知之甚少。她早期的研究重点是性周期,这是一种雄性大象的周期性生殖状态,其特征是睾酮激增和攻击性增强。普尔注意到,这些动物挥动耳朵作为一种威胁,她有时还注意到伴随这种运动的低沉的、脉动的声音。起初,她认为这是耳朵嗖嗖穿过空气产生的,但她很快意识到这种声音是一种发声。她开始怀疑这些动物是否也在发出其他低到她的耳朵无法完全探测到的声音。

为了跟进这些观察,普尔与声学生物学家凯蒂·佩恩合作。他们一起揭示,大象发出的不同隆隆声包含一些低于人类听觉水平的频率,并且其中一些声音非常强大,以至于几英里外的其他大象也能听到。这一发现帮助解决了许多大象之谜,包括一个家庭的成员在分开后如何能够迅速找到彼此,以及这些动物在探测到威胁时,如何在看似没有发出声音的情况下,能够完全一致地行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谈论大象的超感官知觉,”普尔说。“它们发出的一些声音非常强大,并且通过地面传播,以振动的形式传播,就像大象的丛林电报一样,说‘有麻烦了’。”

随着普尔继续研究大象,她意识到她记录的许多行为的含义也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甩尾巴,例如,通常被一只大象用来告诉另一只大象退后,因为它站得太近了。但是母亲们也使用甩尾巴来密切关注站在它们身后的幼象。在其他情况下,大象用它来纠缠或唠叨以引起注意。

目前,大象行为图谱中的大多数条目来自三个地点: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简称马拉)和安博塞利国家公园,以及莫桑比克的戈龙戈萨国家公园。然而,有限的地点数量不一定会影响数据库中行为的广度,因为大多数象行为在不同种群中都是保守的。但是某些行为的频率可能会因研究地点而异。例如,安博塞利的大象从不挖矿物质,因为那里的土壤是咸的,普尔只见过一次安博塞利的大象摇晃树木以击落种子荚,因为该地区树木很少。另一方面,在马拉,大象经常挖矿物质。在戈龙戈萨,它们经常摇晃树木以获取种子。

不同种群之间也可能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在莫桑比克内战期间,戈龙戈萨90%的大象因象牙和肉而被杀害。近30年后,那里的大象仍然对人表现出恐惧和攻击性。“它们的行为与安博塞利和马拉非常不同,在安博塞利和马拉,我们几乎看不到对人的防御行为,”普尔说。“随着戈龙戈萨在新保护和恢复下经历重生,大象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放弃这些传统?”

答案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会被编入大象行为图谱。现在该项目已上线,普尔希望其他研究人员将开始贡献他们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扩大数据库,以纳入来自其他草原象种群的文化发现,以及普尔和格兰利可能错过的异常行为。例如,野生动物摄影师凯莉·福格尔最近提交了一段罕见的录像,记录了一头母象在分娩后吃掉自己的胎盘。非营利性保护组织“大象意识”也发送了一段同样罕见的视频,记录了一头小象试图吮吸已故母亲的乳汁。“现在大象行为图谱已公开,我们希望更多的同事能够分享他们种群中不寻常的镜头,”普尔说。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非洲象声音交流的博士后研究员迈克尔·帕尔多说,即使如此,对于有兴趣对大象进行实地研究的年轻科学家来说,行为图谱也已经是一个“宝贵的工具”。他说,行为图谱还将有助于确保科学家在提及特定行为时谈论的是同一件事。帕尔多补充说:“这非常重要,因为在科学文献中,术语和定义的混淆往往会导致研究人员各说各话。”

康奈尔大学大象聆听项目的研究助理丹妮拉·海德维希也认为,大象行为图谱是“一项不朽的成就”。海德维希研究非洲其他地区森林象的交流,她认为草原象数据库将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知识库,可以用来比较这两个物种。”

肯尼亚安博塞利大象信托基金会主任辛西娅·莫斯说,行为图谱对于评估圈养大象的生活也特别有帮助。普尔说,在马戏团、动物园和工作环境中饲养的大象被剥夺了复杂的社会联系以及旅行和与多样化环境互动的能力。这导致它们感到厌倦并产生刻板行为,例如前后摇晃。普尔说,大象行为图谱可以揭示圈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之间行为差异的严重程度,并加强结束大象圈养的理由。

莫斯补充说,该数据库对于希望区分自然、健康的大象行为和由偷猎和栖息地丧失等压力条件引起的大象行为的野生动物管理者和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来说,也将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随着野生大象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人类主导的世界,这种比较的需求正在增长。“大象的文化适应能力对其未来的生存至关重要,”普尔说。“当它们被迫改变时,我们将更多地了解它们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