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克效应并非你想的那样

最不擅长的人知道他们有多么无知,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更优秀

Cat with lion shadow

以下文章经 The Conversation 许可转载,The Conversation 是一家报道最新研究的在线出版物。

英国喜剧演员约翰·克里斯曾将 达克效应 概括为:“如果你真的、真的非常愚蠢,那么你不可能知道你真的、真的非常愚蠢。” 快速搜索新闻会发现大量标题将达克效应与各种事物联系起来,从 工作到 同理心,甚至到为什么 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总统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订阅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作为一名数学教授,我 教导学生使用数据 做出明智的决策,我熟悉人们在处理数字时常犯的错误。 达克效应是指最不擅长的人 比任何人都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 这表面上听起来很有说服力,并且非常具有喜剧效果。 但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我和我的同事认为,用于展示这种效应的数学方法 可能是不正确的

邓宁和克鲁格的发现

在 20 世纪 90 年代, 大卫·邓宁 和 贾斯汀·克鲁格 是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们想测试能力不足的人是否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

为了测试这一点,他们给 45 名本科生做了一份 20 道题的逻辑测试,然后要求他们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评价自己的表现。

首先,邓宁和克鲁格要求学生估计他们答对了多少题——这是一个相当直接的评估。 然后,邓宁和克鲁格要求学生估计他们与参加测试的其他学生相比表现如何。 这种类型的自我评估要求学生猜测其他人的表现,并且容易受到常见的认知错误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更优秀。

研究表明,93% 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比 平均水平的司机更优秀,90% 的教师认为自己比 同行更熟练,并且这种高估在许多技能中普遍存在——包括逻辑测试。 但在某项任务中,大多数人比平均水平更优秀在数学上是不可能的。

在给学生做完逻辑测试后,邓宁和克鲁格根据他们的分数将他们分为四组。 得分最低的四分之一的学生平均答对了 20 道题中的 10 道。 相比之下,得分最高的四分之一的学生平均答对了 17 道题。 两组都估计他们答对了大约 14 道题。 这对于任何一组来说都不是糟糕的自我评估。 最不擅长的学生高估了自己的分数约 20 个百分点,而表现最好的学生低估了自己的分数约 15 个百分点。

当观察学生如何评价自己相对于同龄人的表现时,结果显得更加引人注目,而这里正是优于平均水平效应充分展现的地方。 得分最低的学生估计他们比 62% 的考生表现更好,而得分最高的学生认为他们比 68% 的考生得分更高。

按照定义,处于后 25% 意味着,在最好的情况下,你将比 25% 的人得分更高,平均而言,仅比 12.5% 的人得分更高。 估计你比 62% 的同龄人表现更好,而实际上只比他们中的 12.5% 表现更好,这造成了高达 49.5 个百分点的高估。 

学生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而不是与自己的实际分数进行比较的衡量标准,是达克效应产生的地方。 它严重夸大了后 25% 的高估,并且似乎表明,正如邓宁和克鲁格在他们的论文标题中所写的那样,最 不擅长的学生是“不熟练且没有意识到的”

自那以后,许多研究人员使用邓宁和克鲁格制定的协议,在他们 各自的研究领域“证实”了这种效应,从而让人感觉达克效应是人类大脑工作方式固有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达克效应似乎是真的,因为过度傲慢的傻瓜是一个熟悉且令人讨厌的刻板印象。

揭穿达克效应

邓宁和克鲁格的分析具有误导性有三个原因。 

最差的考生也会最严重地高估他们的表现,因为他们只是离获得满分最远的人。 此外,最不擅长的人,像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更优秀。 最后,得分最低的人在估计他们的客观表现方面并没有明显更差。

为了确定达克效应是研究设计的产物,而不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我和我的同事表明,可以使用 随机生成的数据 来产生它。 

首先,我们创建了 1,154 个虚构人物,并随机为他们分配了一个测试分数和一个与同龄人相比的自我评估排名。

然后,就像邓宁和克鲁格所做的那样,我们根据这些虚构人物的测试分数将他们分为四组。 由于自我评估排名也被随机分配了 1 到 100 的分数,因此每个四分之一组都将恢复到平均值 50。 按照定义,后四分之一组平均只会比 12.5% 的参与者表现更好,但从自我评估分数的随机分配来看,他们会认为自己比 50% 的考生表现更好。 这在没有任何人类参与的情况下,产生了 37.5 个百分点的高估

为了证明最后一点——最不擅长的人可以充分判断自己的技能——需要一种不同的方法。 

我的同事 Ed Nuhfer 及其团队给学生做了一份 25 道题的科学素养测试。 在回答完每个问题后,学生将把自己在每个问题上的表现评为“搞定了”、“不确定”或“没概念”。

通过与 Nuhfer 合作,我们发现不熟练的学生 非常擅长估计自己的能力。 在这项针对得分在后四分之一的不熟练学生的研究中,只有 16.5% 的人显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而且,事实证明,3.9% 的人显着低估了自己的分数。 这意味着近 80% 的不熟练学生相当擅长估计自己的真实能力——这与邓宁和克鲁格提出的不熟练的人总是高估自己的技能的观点相去甚远。

今天的达克效应

邓宁和克鲁格的原始论文以引言开头:“能力不足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受此影响的人无法知道自己能力不足。” 这种观点在科学文献和流行文化中都得到了广泛传播。 但根据我和我的同事的工作,现实情况是,真正不熟练且没有意识的人非常少。

邓宁和克鲁格的实验确实发现了一种真实效应——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更优秀。 但根据我的团队的工作,这就是邓宁和克鲁格所展示的全部内容。 现实情况是,人们天生具有衡量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的能力。  声称并非如此 ,错误地暗示了大部分人口都无可救药地无知。

本文最初发表于 The Conversation。 阅读 原文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