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 20 世纪 60 年代还是学生时,几乎所有科学家都认为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 寻找地球以外的智能生命被嘲笑;人们还不如声称对寻找小精灵感兴趣。 怀疑的焦点集中在生命的起源上,人们普遍认为生命的起源是一个概率极低的化学侥幸事件,以至于它永远不会发生第二次。“生命的起源此刻看起来几乎是一个奇迹,”弗朗西斯·克里克这样描述它,“为了让生命开始运转,必须满足如此多的条件。” 雅克·莫诺表示同意;在他 1976 年出版的著作《机遇与必然》中,他写道:“人类终于知道自己孤独地存在于宇宙冷漠的浩瀚之中,而他是偶然从中出现的。”
今天,钟摆已经果断地摆向了另一边。 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宣称宇宙中充满了生命,至少其中一些是智能生命。 生物学家克里斯蒂安·德·迪夫甚至将生命称为“宇宙的必然”。 然而,科学几乎没有改变。 今天,我们对于从非生命到生命的途径的了解,几乎和查尔斯·达尔文写下“目前思考生命的起源纯属垃圾;人们还不如思考物质的起源”时一样茫然。
毫无疑问,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SETI) 因近期发现的数百颗太阳系外行星而获得了巨大的推动。 天文学家认为,仅在我们银河系中就可能存在数十亿颗类地行星。 显然,那里不乏适宜居住的房地产。 然而,由于我们不知道将化学物质混合物转化为活细胞(及其惊人的复杂性)的过程,因此不可能计算出生命实际上在这些行星上产生的概率。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卡尔·萨根曾经说过,生命的起源不应该那么困难,否则它就不会在地球变得适宜居住后如此迅速地出现。 诚然,我们可以追溯到 35 亿年前地球上生命的存在。 但我们无法从一个样本中得出任何统计意义。
另一个常见的论点是,宇宙如此浩瀚,一定存在生命。 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我们将注意力限制在可观测宇宙上,可能存在 1023 颗行星。 是的,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但它在概率上被随机机会形成甚至简单的有机分子的几率所掩盖。 如果从化学到生物学的途径漫长而复杂,那么可能不到万亿分之一的行星会孕育生命。
关于生命普遍存在的断言是建立在一个默认假设之上的,即生物学不是随机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一些有利于生命状态而非其他状态的定向自组织的产物——一种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生命原则。 可能存在这样的原则,但如果存在,我们尚未找到任何证据。
也许我们不需要看得太远。 如果生命真的像萨根建议的那样容易出现,那么它应该在我们自己的星球上多次开始。 如果地球上存在多次生命起源,那么另一种起源的微生物后代可能就在我们周围,形成一个可能的影子生物圈。 没有人认真地在我们眼皮底下寻找我们不了解的生命。 只需要发现一种“外星”微生物就可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