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比邻星b的书 [节选]

一部2013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准确地预测了我们最近的邻居系外行星的一些最显著的细节

这张艺术家印象图展示了比邻星b行星的表面景观,它围绕着红矮星比邻星运行,这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双星南门二AB也出现在图像中。

阅读科幻小说的一个被低估的乐趣是,尽管可能性很小,但一些天马行空的虚构最终会被证明至少部分是事实——其大胆的推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熟,就像遗忘在地窖中的陈年佳酿,最终被人们记住和品味。有时,现实与作者想象的相似之处会令人毛骨悚然,例如H.G.威尔斯在1914年的《世界被解放》中对核战争的设想,或者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后者在1865年预测了“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的许多关键特征。在凡尔纳的书中,以及实际的太空历史中,三名宇航员从佛罗里达州发射到月球,并最终在太平洋上溅落返回,所有这些都在一个以哥伦布命名的狭窄舱室中。

然而,尽管外表相似,现实似乎永远不会真正重复这些虚构的历史——相反,它只是押韵。威尔斯的核弹与最终建造的核弹非常不同,尽管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在构思出使真正的原子武器成为可能的核链式反应大约一年前就读过这本书。同样,“阿波罗11号”指令舱被命名为“哥伦比亚号”并非巧合——它直接受到凡尔纳的太空舱“哥伦比亚炮”的启发,后者是从坦帕的一个巨型大炮中发射的,而不是卡纳维拉尔角的火箭发射台。在这样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中,梦想变成了现实,因为其他人受到作者富有远见的推断的启发,试图证实或反驳它们。

最近,现实和虚构历史最明显的对齐例子是上个月宣布的比邻星b,这是一颗新发现的,可能类似地球的行星,它围绕着我们太阳系最近的邻居恒星比邻星运行。天文学家目前只知道该行星的估计质量——可能比地球大三分之一——以及它与恒星的轨道距离,略大于700万公里。此外,他们怀疑它可能是潮汐锁定的,这意味着这个世界永远将其同一面朝向它的恒星,使其尾随的半球永远笼罩在黑夜中。尽管这些观察结果微不足道,但它们与2013年小说《比邻星》中首次出现的观测结果非常接近,该书的作者是斯蒂芬·巴克斯特——这本书描述了几个世纪后人类对比邻星周围一个非常相似的世界的探索和殖民。巴克斯特的行星是潮汐锁定的,距离它的恒星600万公里,重量仅比地球轻8%,而不是重30%。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比邻星b的主要发现者,天文学家吉列姆·安格拉达-埃斯库德称这种相似之处“非常奇怪”。的确,想象的和实际的行星之间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名称——巴克斯特将其命名为“Per Ardua”(拉丁语,意为“通过奋斗”),而不是不那么诗意的“比邻星b”。真实和虚构的行星都位于比邻星的宜居带,这是一个温带的星周区域,液态水可能存在。受到科学论文中对潮汐锁定行星可行性的评论的启发,巴克斯特赋予了他的星球可呼吸的空气、海洋和复杂的生物圈,这些生物圈是由该世界潮汐锁定的状态及其附近恒星爆发的耀斑所塑造的。目前,天文学家只能梦想着能探测到这颗真实行星的巨型望远镜或星际飞船,以寻找适合居住和生命的迹象。但是,这些迹象可能确实存在,只是在等待被发现。当然,该行星也可能完全不适合居住。希望科学和猜测的结合将很快推动研究人员找出答案。在此之前,可以在巴克斯特的书中找到对Proxima b可能的样子乐观而合理的窥视,其中详细描述了一组科学家(以及一个坚固的机器人“ColU”或“殖民单元”)从世界的阳光照射面到黑暗面的旅程。


摘自《比邻星》作者:斯蒂芬·巴克斯特。版权所有 © 2013,Gollancz。

他们继续前行。日子一天天过去,唯一标记的是仍然受制于光年遥远地球的人类睡眠周期——还有比邻星在天空中缓慢下降,朝着西北方向的地平线,远离他们从恒星下中心观察到的顶点。他们两辆车前面的阴影逐渐拉长,随着矮星的光芒穿透越来越厚的空气层,它经常显得发红,比邻星的喷射耀斑和斑点更容易用肉眼看到。空气也变得越来越冷;很快,如果没有额外的衣服,他们就无法离开漫游车的加热内部。

四十多天后,他们到达了一片边缘森林。

他们在这里休息了一天,伸展腿脚并进行探索,而ColU则沿着森林边缘出发,寻找一条穿越森林的路。刘和斯特夫以前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森林,他们睁大了眼睛,穿过其昏暗、如大教堂般的空间,纤细的茎干向上延伸到上方宽阔而耐心的三叶片。他们惊叹于巨大的树冠风筝,以及争夺最少量营养物质落入森林地面几乎是水生黑暗中的凶猛食腐动物。对于尤里来说,这一切都使他想起了他在“艰苦之路”上的早期时光,当时他曾与约翰·辛格、哈里·索恩、珀尔·汉克斯和艾比·布兰登斯坦等人一起探索过北方地区的森林,那里与这个地方非常相似,这些人早已去世。

ColU返回并带来了关于森林带中断的消息,就在这里以南不远的一个宽阔的山谷中。他们返回漫游车并朝那个方向出发。事实证明,该山谷是冰川作用的遗迹,具有宽阔的底部和陡峭的墙壁。一条从远处山丘流出的河流本身就很大,但却被冰川切割的山谷所淹没,河流蜿蜒地穿过山谷的底部。

他们沿着切口穿过森林带,事实证明该森林带相当狭窄;不久,它就变得稀疏了,只剩下孤立的树木。

在森林之外的更开阔的景观中,沿着冰川山谷岸边的砾石床行驶很容易。这里有茎床,还有风筝在飞舞,这种风筝是一种尤里以前从未见过的巨大、缓慢、笨拙的野兽,还有建筑者,他们缓慢地在他们的粪堆和育儿凉棚上工作。场景沐浴在比邻星的昏暗光线下,前方的山丘表面被粉红色的光芒所笼罩。这里的生命似乎很稀疏、试探性,因为它缺乏能量。尤里想起在恒星下点附近的中心丛林中,植物的巨大活力。

当他们向上游移动时,山谷稳步变窄,朝着不久之后不再那么遥远的山脉移动。事实证明,这条河的源头是一个圆形的洼地,一个位于冰川山坡上的巨大勺状物。

在他们到达那一点之前很久,斯特夫就引导漫游车远离河流,朝山丘的山口移动,在山口之外,他们下降到一个平原上。他们身后的山丘的阴影现在向前延伸得很远,但他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山脉向远处延伸,山峰覆盖着冰,在逐渐暗淡的比邻星光线下闪闪发光,冰川在它们的两侧呈条纹状。

当他们穿过平原时,ColU要求更多停留。它采集了在永久阴影的水池中发现的生命形式的样本,这些生命形式大多是生长缓慢的地衣,它们在寒冷的区域以反射的光线为食,并通过庇护它们的黑暗来保护自己免受任何移动的食腐动物的侵害。

有一次,ColU在挖掘时,发现了一个它称之为稀有的古老化石床,由于一些隆起事故而免于火山摧毁,其中包含类似建筑者的生物的痕迹,但它们要高得多,每只都有三条长长的多关节茎腿。ColU认为,这些生物是为迁徙而建造的,是为了速度而建造的。也许这些是过渡时代的遗迹,那时行星的自转正在减慢,但还没有完全锁定在其同步的昼夜轨道周期中。ColU推测,在这样的时代,肯定会有生物不断迁徙,以跟上比邻星在天空中缓慢的移动。也许这些祖先建筑者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讨论了这件事,做了一些记录,然后离开了。

他们继续前进,继续前进。

•   •   •

在接近第五十天中途点时,比邻星终于触及地平线。现在,尤里知道,他们将下降到行星本身的阴影中。

在随后的几天里,比邻星以令人痛苦的缓慢速度下降,它的光线越来越像暮色般的红色,其表观形状因凉爽的空气层而扭曲为倾斜,其下边缘被地平线切掉。仍然有一些树木,偶尔会有风筝拍打着。但是,这里的生命以叠层石为主。其中一些巨大的叠层石呈奇怪的杯状,它们的表面形状像碗,可以收集落日时飘落的光子。刘说它们看起来像天然的无线电天线。

他们没有看到比邻星完全落下。在那之前,他们开车进入了天气,似乎无休止的风暴、阵雨、雾气,甚至是暴风雪。斯特夫认为,随着恒星照射侧的温暖空气溢出到黑暗侧的凉爽空气中,它必须将其所有水蒸气倾泻为云层和降水。整个终结区,在整个星球周围,必须是一条半永久性的冰雪、雨和雾带,他们暂时没有看到更多的天空。但是,他们确实看到了溪流、河流,一些是冰斑的,从被云层笼罩的山丘和高地山坡上流下来:水是由白昼的空气输送的,再流回它来的方向。因此,斯特夫观察到,能量和质量的循环将在终结区周围的所有区域关闭,终结区是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分界线。

当他们穿过气象带,天空终于放晴时,眼前的景象壮丽无比。现在,他们行驶在一片阴影的海洋中,这片阴影汇聚在山脚下,而山的上坡仍然沐浴在阳光中,闪耀着光芒。树木依附在这些天空中光照的孤岛上,巨大的风筝懒洋洋地拍打着。甚至在山坡更下方,生命也在繁荣生长,这是一种次生的生命,苍白、看起来营养不良的生物,有点像螃蟹或环节虫,全部都以茎为基础,似乎只以高处掉落的枯叶和其他碎屑为食。

尤里感到旅途的疲惫,眼睛充满泪水,总是感到疲倦。然而,他正在发现奇迹。“这些东西浪费在我们这三个老家伙身上了。”

科陆要求延长停留时间。“那些山顶实际上是孤岛。那里可能存在独特的生物群,至少在不会飞的生物中,甚至包括树木种类。在终结者周围的星光岛屿中,可能存在一整套独特的生态系统。”

“留给别人去探索吧,”尤里温柔地说。“我们有自己的目标要实现。拜托了,科陆。我希望你测试过你的探照灯……”

于是他们继续前进,匆匆略过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们最终失去了比邻星的直射光。现在,在这条终结线附近持续存在的阴云密布的天空下,唯一的光亮来自他们自己的探照灯投下的光池,而漫游车明亮的内部则成了远离黑暗的避风港。

斯特夫和科陆都密切关注着外部温度;当然,温度在下降,但下降速度并不快。在较厚的云层下,温度甚至可能升至零度以上。“这就证明了理论,”斯特夫说,“像这样的星球上,厚厚的大气层足以成为一个热毯,将足够的热量输送到黑暗的一侧,以防止一切冻结。”

“还有,远端的所有空气并没有在十亿年前冻结成巨大的固体氧和氮冰山,”刘干巴巴地说。“还有,我们现在仍然可以呼吸。”

“但有观测证实总是好的。”

当他们继续前进时,云层突然散开,露出了繁星点点的天空。温度骤降,开始结霜。

在一次休息时,尤里裹上保暖内衣、带衬垫的外套和外裤,和其他人一起出去看星星。

“真奇怪,”他说。“我从来没有真正看过星星。我小时候,在冷冻休眠之前,地球的夜空一片混乱。充满了太空反射镜和其他轨道杂物,即使远离城市灯光和雾霾也是如此。从火星上可以看到星星,但我们不被允许离开穹顶。然后,在佩尔·阿尔杜阿这里,太阳永不落下。”

“好好欣赏吧,我的朋友,”刘说。“好好欣赏吧。你无法超越阿尔法恒星的光芒,不是吗?”一对耀眼的钻石,它们的光亮足以投下阴影——科陆想,它们的光亮足以驱动一些微弱的光合作用。

与此同时,斯特夫正凝视着东方。“看。你们能看到那个吗?”那是一颗闪亮的星星,低悬在地平线上。

“我看到了,”科陆喃喃自语道。“但在我记忆中存储的星图里,没有亮度这么大的恒星。也许是一颗新星?”

“我们应该会听到关于新星的消息,”斯特夫说。“我想我们会弄清楚的……”

Lee Billings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specializing in astronomy, physics, planetary science, and spaceflight, and is a senior editor at 大众科学. He is the author of a critically acclaimed book, Five Billion Years of Solitude: the Search for Life Among the Stars, which in 2014 won a Science Communication Award from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In addition to his work for 大众科学, Billings's writing has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Boston Globe, Wired, New Scientist, Popular Science, and many other publications. A dynamic public speaker, Billings has given invited talks for 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and Google, and has served as M.C. for events held by National Geographic, the Breakthrough Prize Foundation, Pioneer Works, and various other organizations.

Billings joined 大众科学 in 2014, and previously worked as a staff editor at SEED magazine. He holds a B.A. in journalism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ore by Lee Billings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