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挖掘

跨文化视角下的文化交融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几代美国孩子都被告知,如果他们挖得足够深,就能到达中国。当然,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首先,大多数孩子用勺子或廉价的红色塑料铲子挖土,这些工具永远不可能穿透地球。另一个原因是,孩子们非常不擅长支撑深洞的侧壁,一旦他们挖到六英寸深,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塌方。

最近,一些朋友在闲聊中谈到了孩子们挖到中国的话题,他们显然比试图挖到中国的孩子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我首先问《大众科学》主编约翰·伦尼,他认为美国孩子实际上会挖到哪里。“如果办公室里有地球仪,我可以查一下,”他回答说。“但当然,找不到地球仪。也没有星盘。我们所有的研钵和研杵都坏了。”

然后问题出现了,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都想知道他们会挖到哪里。我给世界各地的熟人发了电子邮件。在等待回复的同时,我找到了一个地球仪——从美国本土大部分地区开始,你最终会淹死在印度洋中。(不过,如果你从纽约州奥尔巴尼开始,你会发现你出来的地方离澳大利亚的奥尔巴尼异常地近。《大众科学》的文案编辑迈克尔·巴塔利亚说,“在布法罗,到处都是雪,我们可能会挖到车道表面。”)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尽管环球旅行的《大众科学》编辑乔治·穆瑟没有听说过任何国际版本,但他喜欢挖到中国的想法,尽管它不准确。“当然,对跖点的地理位置是不正确的,但它有助于将球形地球的概念从抽象变为具体,”穆瑟说。“当我问满屋子的中学生,如果他们直视下方会看到什么时,他们回答‘掀女生裙子’,我认为这是成功的。当你在教学时,你能得到什么就接受什么。”

然后各种变体接踵而至。克劳迪奥·安杰洛写道:“在巴西,是日本。这不是神话!我有一些朋友的朋友确实挖了足够长的时间,最终(或向下)到达了日本。”太郎三田村发来消息说,日本孩子们也以去巴西作为目标。

南非的雷哈娜·达达说,“我们是澳大利亚,但那是因为我们以盎格鲁为中心。”许多欧洲人也以澳大利亚或新西兰为目标,但也有一些例外。“我们不如美国人雄心勃勃,”法国的奥黛丽·艾森斯坦说。“我们挖到地球中心。”《大众科学》的艺术总监马克·克莱门斯在英格兰长大。“六岁时,我选择了当地公园的最低点,”克莱门斯说,“我和其他四个朋友开始挖掘,决心到达我在澳大利亚的朋友的表亲家。”即使有从当地最低海拔开始的优势,他们也没有挖太远。“七英尺。我相信大约到印度,”他回忆道。

澳大利亚的娜塔莎·米切尔和新西兰的格雷厄姆·柯林斯,《大众科学》的编辑,说他们也挖到中国。(尽管安提波德斯群岛,靠近新西兰,因其位于格林威治,英格兰的正对面而得名。)“挖到英国不如挖到中国那么有吸引力,”柯林斯说。他还推荐了一部1988年的新西兰电影,名为《航海家》,该片“讲述了英国中世纪的矿工挖穿地球到达现代新西兰,寻求治疗黑死病的方法”,讽刺的是,他们同时发明了矽肺病。

最后发言的是中国记者李虎军:“我认为中国没有类似的说法。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乌龟是天地的象征,它的壳比作穹顶般的天空,底面比作扁平的地球。”谁会不喜欢这样理解呢?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