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比躺在婴儿床里,看着他的母亲克劳迪娅做家务。当一件又一件衣服消失在洗衣机中时,他高兴地咿呀学语,并愉快地踢着腿。“我想知道他是否意识到我是故意拿起这件T恤放进洗衣机?”克劳迪娅问道。“他是否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动作?”
感到好奇的不仅仅是父母。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中提出类似的问题。近年来,他们对婴儿的认知发展获得了一些令人惊讶的见解。事实证明,即使是最小的婴儿也比我们传统上认为的知道得多得多。
几个世纪以来,婴儿一直被视为几乎是被动的存在,他们从环境中吸收的信息很少,而且他们的动作几乎完全是反射性的。今天的情况大不相同:科学家们知道,人类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学习速度惊人,可能比他或她一生中的任何其他时候都快。婴儿用所有感官探索世界,他们的大脑处理大量的经验和刺激。心理学家正在探索推理的种子究竟何时开始萌芽。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小测试对象
如何研究尚未会说话的儿童的能力?心理学家转向一系列基于系统观察婴儿行为的测试技术。首先,这些程序利用了婴儿对新物体或情况的自然注意力。情况越令人惊讶,婴儿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婴儿也觉得玩具娃娃、毛绒动物、不寻常的声音和灯光效果很有吸引力。其次,婴儿非常善于模仿,这为深入研究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途径。然而,测试确实必须考虑到儿童的身体发育进展。例如,涉及抓握和摇晃物体的任务不适合大约六个月以下的儿童。
研究人员探索的关于婴儿能力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婴儿是否通过观看他人的行为来学习?例如,假设一个孩子观看一个成年人操纵一个戴着手套的木偶。成年人取下木偶的手套并摇晃三次,使铃铛响起,然后将手套戴回。在多次演示此序列后,成年人将木偶交给婴儿。当婴儿玩木偶时,研究人员分析他们的小受试者。令人惊讶的是,年仅六个月大的孩子就利用了他们之前的观察。他们重复他们观察到的动作序列的第一步——脱下手套——的频率远高于没有看到该序列的对照组的成员。在 24 小时内,只要重复玩木偶的机会足够频繁,他们就会继续记住这个动作。然而,孩子们要到大约 15 到 18 个月大才能掌握所有三个步骤。
另一个研究问题是,婴儿仅仅是复制他人的动作,还是他们可以想象一个他们随后着手产生的效果? 20 世纪 60 年代流行的“条件反射”实验证实,即使是新生儿也可以通过做出特定的动作来学会引发愉悦的效果——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条件反射。他们几乎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四处活动,并吸收和处理周围环境中有趣的现象。从他们的经验中,他们随后发现了偶然性,即他们自己的动作与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事件之间的关系。在对哺乳期新生儿进行的实验中,他们可以学会在一定频率下吮吸,以通过耳机引出自己母亲的舒缓声音,而不是其他女人的声音。我们在实验室研究婴儿对偶然性熟悉程度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移动玩具。婴儿躺在婴儿床里,脚踝上系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着一个移动玩具。每当她踢腿时,她都会看到移动玩具移动。几分钟之内,她就发现了这种偶然性,并且她踢腿的频率更高了。
基于模仿而不是条件反射的实验也可能具有启发性。 2002 年,我在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人类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研究,其中 72 名 12 个月和 18 个月大的婴儿观看了一名男子执行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系列动作。成年人拿起一个放在泰迪熊面前的圆柱形木块,摇晃它,然后将其放回原位。对于一组儿童来说,摇晃木块会发出有趣的嗡嗡声;对于另一组儿童来说,放回原处会发出声音。
演示结束后,孩子们玩了熊和积木。与未进行演示的对照组儿童相比,他们模仿发出声音的动作的频率更高且更早。从这项研究中,我们了解到,在一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孩子们利用从观察中获得的知识来预测他们行为的效果。
在另一项实验中,我们想确定婴儿在哪个年龄段意识到他们自己发起的效应与他们之前观察到的效应并不相同。这一次,当测试人员拉动一个红色塑料环时,会发出清晰的音调;推动环会使其发光。随后,在让孩子们自由玩耍该物体之前,实验人员颠倒了顺序:拉动导致灯亮,而推动则产生声音。大约 15 个月大的孩子注意到了这种差异;只有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用环执行观察到的动作的频率才低于对照组的孩子,对于对照组的孩子来说,顺序没有颠倒。这一结果意味着,只有在第二年,孩子们才开始认识到别人的行为及其效果与他们自己的行为及其效果之间的特殊关系。
有意还是无意?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只有五六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识别他人的行为是有意的。阿曼达·L·伍德沃德(Amanda L. Woodward),现任职于马里兰大学,于 1998 年进行了一项此类研究。婴儿观看舞台上的一只手反复抓住一个特定的物体,例如塔,而不是放在它旁边的第二个物体,例如立方体。然后,塔和立方体的位置被切换。在测试的一种变体中,由于位置切换,手再次伸向塔,但使用了不同的动作来抓住它。在第二个版本中,动作相同,但手拿起立方体。孩子们发现后一种操作更令人着迷:当动作的目标物体发生变化但手的动作保持不变时,他们观看的时间明显更长。这一观察结果表明,五到六个月大的儿童可以将他人的抓握动作解释为有意的。
如果动作是新的且不熟悉的呢?为了寻求答案,我们的研究小组扩展了伍德沃德的实验。我们向婴儿展示了一只手,手背触摸一座塔并将其推到新的位置。我们发现,年仅六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意识到这种不熟悉的动作是有意的——但前提是这些动作伴随着清晰可辨的效果,例如塔的位置发生变化。如果省略这种效果,婴儿会将该动作视为无意的。伍德沃德的另一项研究(在 2005 年的《认知》杂志上报道)发现,到一岁时,婴儿甚至可以识别出另一个人做出的单独动作受潜在计划的支配。
因此,发展心理学家进行的最新研究对传统观点——即理解他人行为的前提是自己先前的行为——提出了质疑。这些能力可能是并行发展的。即使托比目前还无法有目的地执行特定的动作,但他肯定可以理解他母亲的意图。婴儿发展的这一方面与语言相似,理解能力远早于说话能力。
对父母来说的结论是:即使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他们可能也比您意识到的更了解您的行为。
(作者)
Gisa Aschersleben 是德国萨尔布吕肯萨尔兰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授。
(延伸阅读)
婴儿有选择地编码演员伸手动作的目标物体。《认知》,第 69 卷,第 1 期,第 114-145 页;1998 年,阿曼达·L·伍德沃德。
婴儿如何理解有意行为。《意图和意向性:社会认知的基石》。B. Malle、L. Moses 和 D. Baldwin 编辑。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1 年,A. L. Woodward、J. A. Sommerville 和 J. J. Guajardo。
婴儿做,婴儿看!动作产生如何影响婴儿的动作感知。《认知发展》,第 22 卷,第 1 期,第 16-32 页;2007 年 1 月至 3 月,佩特拉·豪夫、吉萨·阿舍斯莱本和沃尔夫冈·普林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