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在他1915年出版的著作《海陆的起源》中提出后,在最初几十年里一直默默无闻。尽管一些地质学家收集了更多证据来支持这一理论,但大多数人仍然持怀疑态度,因为似乎没有任何合理的机制能够使巨大的陆地板块在地球表面进行长途旅行,犁过海洋地壳。
现代板块构造运动的概念于1962年出现,由普林斯顿大学的哈里·H·赫斯提出。赫斯在二战期间曾担任美国海军运输船的船长,并利用船上的声纳绘制了他航行沿途的太平洋海底地图。他假设地球的所有地壳——包括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都是可移动的,由地幔底层中的对流运动驱动。新地壳在中洋脊形成,那里的地幔热岩浆涌出并结晶。年轻的地壳从中洋脊扩张,而老地壳在深海沟处沉回地幔。通过这种方式,地壳和地幔最上层固体部分(合称岩石圈)被划分为移动的板块。
在研究发现海底岩石的磁性与预测相符后,赫斯的观点被接受:地球磁场会 периодически 逆转极性,并在凝固的岩石中留下印记,产生与中洋脊平行的交替磁性带。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因此,大陆漂移的根源在于地球内部产生的巨大热量。放射性衰变至今仍在产生热量。然而,科学家估计,三十亿年前,涌出的热量是现在的两倍,导致出现许多热点,岩浆从中涌出,将早期岩石圈分裂成许多小的构造板块。最早的大陆可能并不比冰岛大多少,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很相似:大约1600万年来,冰岛(下图)一直在北大西洋中脊的一个热点之上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