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为自杀提供线索

自杀身亡的人拥有更多对社会情感至关重要的神经元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某种类型的脑细胞可能与自杀有关。自杀身亡的人拥有更多密集排列的冯·埃科诺莫神经元,这是一种大型梭形细胞,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密度显著增加。

德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关注与心理痛苦相关的神经网络来分析大脑中自杀的根源,该神经网络包括前扣带皮层和前脑岛等区域,而冯·埃科诺莫神经元就集中在这些区域。这些细胞带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这些神经递质有助于调节情绪,如多巴胺、血清素和血管加压素。由于它们存在于鲸鱼、大象和猿类等高度群居的动物中——人类的密度最高——科学家们认为它们可能专门处理复杂的社会情感,如羞耻感。

该团队比较了九名自杀身亡的患者和三十名自然原因死亡(如心力衰竭)的患者的冯·埃科诺莫神经元密度。所有受试者都经临床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研究人员发现,无论他们患有何种疾病,自杀身亡者的这些神经元密度都显著高于未自杀身亡者。波鸿大学医院的进化精神病学家和神经科学家马丁·布吕内及其同事于6月22日在PLoS ONE上在线详细介绍了这些发现。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布吕内说,如果冯·埃科诺莫神经元确实在处理复杂的 emotions (如同情、内疚和羞耻感)中发挥作用,那么在某些情况下,过度丰富可能会引发情绪障碍,这可能解释了与自杀行为相关的联系。他补充说,高密度的冯·埃科诺莫神经元不一定会导致自杀:“拥有良好的同理心在大多数情况下当然是有利的,但可能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产生有害影响。”他说,未来对这些细胞在情绪和认知中的作用的深入了解可能会为解决自杀倾向提供方法。

*更正(11/1/11):本文中的图片在发布后被更改,因为原始图片未显示冯·埃科诺莫神经元。

查尔斯·Q·崔《大众科学》的撰稿人。他的作品也曾发表在《纽约时报》、《科学》、《自然》、《连线》和《LiveScience》等刊物上。在业余时间,他游历了七大洲。

更多作者:查尔斯·Q·崔
SA Mind Vol 22 Issue 5这篇文章最初以“自杀细胞”为标题发表于SA Mind 第22卷第5期(),第15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1111-15b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