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2.5亿年前,在二叠纪末期,地球上的生命在有史以来最具破坏性的大灭绝中几乎完全消失。然而,尽管该事件规模巨大(近70%的陆地物种和95%的海洋物种消失),但其原因一直难以确定。与大约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事件不同,二叠纪危机所体现的生物和环境变化似乎是逐渐展开的。因此,大多数地球科学家倾向于气候和海平面波动、海洋中氧气供应减少以及严重的火山活动等情景。
然而,最近的迹象表明,二叠纪灭绝的速度远比之前认为的要快得多。今年早些时候,研究人员报告在二叠纪岩石中检测到来自地外分子的信号,这些分子很可能是由小行星或彗星带来的。现在,发表在9月号《地质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即像随后的恐龙灭绝一样,二叠纪大灾难也是由地外撞击造成的。
日本东北大学的甲斐邦夫 (Kunio Kaiho) 及其同事报告说,对中国南方二叠纪晚期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分析表明,在二叠纪末期,一颗小行星或彗星撞击了海洋。他们认为,这次碰撞导致大量硫从地幔释放到海洋-大气系统中,进而导致氧气消耗和强酸雨。
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订阅来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了解这一事件的原因非常重要,因为它代表了规模最大的大灭绝,并导致了地球上近期[生命]的起源,”甲斐评论道。“我们希望阐明不同地点二叠纪末期大灭绝的古环境变化和原因,以及过去5亿年间发生的其他大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