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重重:火星快车号在饱受折磨的火星地形上发现甲烷

这张名为尼利槽沟的火星区域图像由欧洲航天局于5月6日发布。

ESA/DLR/柏林自由大学 (G. Neukum)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这张名为尼利槽沟的火星区域图像由欧洲航天局于5月6日发布。2009年,科学家在该区域发现了高浓度的甲烷,但他们不确定其来源——根据欧空局的说法,它“可能是地质成因的,甚至可能是生物成因的”。该机构与美国宇航局一起,计划在2016年发射火星微量气体轨道器,以进一步调查。

尼利槽沟位于红色星球巨大的伊希地撞击盆地的西北边缘。它是一个同心分层地堑系统,被称为地堑,形成于构造力拉开的两条断层之间。科学家认为,该地区的许多断层是在一个射弹撞击火星表面时形成的,留下了图像右下角看到的12公里宽的陨石坑。撞击后,玄武岩熔岩淹没了盆地,导致地面下沉并压迫了火星地壳,地壳在释放压力时破裂。

许多科幻小说读者可能对弗兰克·赫伯特1965年的小说《沙丘》中的“地堑”一词很熟悉,其中“盆地和地堑人民”是城镇居民,与沙漠居民弗雷曼人不同,弗雷曼人是故事的明星。当看着像这样的真实的外星地质槽沟时,想象赫伯特虚构的阿拉吉斯星球的城镇是很有趣的。让我们只希望没有沙虫来迎接第一批访问火星的人类访客。

—弗朗西·迪普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