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科学家被判行为不端

一位日本研究员坚持声称她能够使用酸浴或机械应力产生干细胞

一个调查声称使用应力方法创造类似胚胎细胞的论文问题的委员会,已判定首席研究员犯有科学不端行为。

这项裁决是刺激触发多能性(STAP)这一离奇故事的最新转折点——但并非最终定论。日本神户理化学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中心(CDB)的研究人员仍然表示,这种方法能够将普通的成熟小鼠细胞转化为具有胚胎干细胞能力(可以分化成身体所有细胞)的细胞。

这项技术在两篇《自然》论文中提出,由CDB的Haruko Obokata与日本和美国的同事于1月30日发表,但自那时以来,一系列问题已被发现。(《自然》新闻和评论团队在编辑上独立于其研究编辑团队。)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一个由六人组成的委员会——三位理化学研究所科学家、两位大学研究人员和一位律师——调查了六个问题。其中四个被驳回为无意错误,但在两个案例中,委员会发现小保方晴子有意误导性地操纵了数据。他们将其定性为科学不端行为。

图像混淆
小保方晴子没有出席委员会今天上午宣布其结果的新闻发布会,也没有出席由理事长野依良治领导的理化学研究所管理层在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以回应理化学研究所的回应。但在书面声明中,小保方晴子表示她计划对判决提出上诉。

一个问题涉及显示电泳凝胶的图。图表中的一个泳道被替换为另一个泳道。小保方晴子说,她之所以进行切换,是因为另一个泳道更清晰,而且她认为这不是问题。委员会发现这种切换是故意的误导性操纵。

委员会还谴责小保方晴子使用了她博士论文中的一张图像,该图像是一种称为畸胎瘤的肿瘤类型,曾被用来显示她通过使用移液管对细胞膜施加压力而制成的细胞的广泛发育能力。《自然》论文中的图像本意是显示相同的发育能力,但这些细胞据说是通过用酸处理细胞制成的。小保方晴子说,她错误地添加了错误的图像。但是委员会注意到图像上的标题已被更改,因此判定这是欺诈行为。

委员会多次避开有关该技术是否有效以及STAP细胞是否实际存在的问题。“这超出了我们调查的范围,”委员会主席、日本筑波理化学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学家石井俊辅说。

在她的信中,小保方晴子说,拼接凝胶泳道并没有改变研究结果。“伪造数据没有任何好处,当我制作图像时,我无意这样做。我只是想要一张更好的图像,”她写道。使用重复的图像也是“一个简单的错误”,因为这些图像很相似。小保方晴子说,她已经发现了错误,并向《自然》杂志发送了更正。

石井说,小保方晴子提供了畸胎瘤切片,她说这些切片来自《自然》实验。但是,由于数据管理不善以及实验室中样品未正确标记,“不可能确切知道它来自哪里,”他说。

该杂志的一位发言人说,“《自然》杂志不对可能正在考虑或可能未在考虑的更正或撤稿发表评论。《自然》杂志非常重视与这些论文相关的所有问题,正在进行自己的评估,并考虑理化学研究所的调查结果。在此阶段,我们无法进一步评论。”

小保方晴子说,委员会对不端行为的判决“令人无法接受”,她计划很快提出上诉。

连锁反应
委员会还调查了三位共同作者的参与情况,他们是CDB的笹井芳树和丹羽仁史,以及去年离开理化学研究所前往日本山梨大学的若山照彦。

帮助小保方晴子撰写论文的笹井芳树,以及小保方晴子在获得自己的研究单位之前在其实验室工作的若山照彦,被免除了不端行为的牵连,但被认为对未检查数据负有责任。

两人都写了道歉信。笹井芳树在他的信中重申了他对STAP有效的信念。“即使删除了有问题的数据,也有一些结果只能用STAP来解释,”他写道。

委员会表示,丹羽仁史的参与开始得太晚,不足以进行谴责。

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们对调查没有进一步深入表示失望。委员会将自身限制在六个问题上,即使其他问题已被标记出来。例如,若山照彦已经启动了基因测试,这些测试有可能识别出协议中的严重不一致之处,或支持该论文的说法,但调查委员会表示,它没有对来自小保方晴子实验室的所谓STAP细胞进行任何类似的基因研究。事实上,他们对可用的材料没有明确的答案。

当被问及是否有证据表明小保方晴子实际进行了实验时,石井说,“很难有任何严谨的说法”,因为她提供的两本笔记本缺少日期和其他基本信息。尽管他监督过许多初级研究人员,“我从未经历过这种粗心大意,”石井说。

理化学研究所现在将成立一个委员会来决定处罚。与此同时,由相泽慎一和丹羽仁史领导的CDB团队将在明年尝试测试该技术是否有效。任何成功的成果都将由第三方进行交叉检查。

香港中文大学的发育生物学家李冠贤表示,他尽可能严格地按照小保方晴子的方案尝试重现她的结果。四次尝试均告失败。当被问及理化学研究所是否应该再花一年时间尝试制造STAP细胞时,李冠贤说:“这是有道理的——但不是用她的方法。”

本文经杂志《自然》许可转载。该文章于2014年4月1日首次发表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