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地区的干旱荒地长期以来一直是古人类学家的热门狩猎场。该地区最出名之处或许在于出土了“露西”,这是一具距今320万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种人类祖先骨骼。现在,研究人员公布了另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来自一个名为迪基卡的地点,距离露西的发现地仅四公里。这是一具33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阿法种儿童骨骼。没有其他如此古老的人科动物——包括露西——像这具骨骼一样完整。此外,作为有史以来发现的最早的幼年人科动物,迪基卡化石为研究我们远古亲属的生长过程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由古人类学家泽勒森艾·阿勒姆赛格德(Zeresenay Alemseged)领导的化石猎人于1999年发现了这些遗骸——据信是一名三岁女孩的遗骸,当时阿勒姆赛格德在德国莱比锡的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工作。大部分骨骼上半部分在发现时都包裹在砂岩中。阿勒姆赛格德花了五年时间才去除足够的胶结状基质以露出关键元素,还有许多骨骼仍然被沉积物掩盖。尽管如此,该标本已经为研究一种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同的、产生了我们自身人属的物种提供了宝贵的见解。阿勒姆赛格德及其同事在将于9月21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两篇论文中描述了该化石及其地质和古生物学背景。
这具骨骼包括一个几乎完整的头骨、整个躯干以及部分手臂和腿部。许多骨骼仍然是关节连接的。该婴儿以及在该地点发现的其他动物的非凡保存状态向团队地质学家、南佛罗里达大学的乔纳森·G·温恩(Jonathan G. Wynn)表明,她的尸体是在死后不久被一场洪水事件掩埋的。她是在洪水中丧生还是在洪水之前丧生尚不得而知。
尽管迪基卡幼年个体去世时只有三岁,但她已经具备了她所属物种的独特特征。其中一些最引人入胜的特征与运动有关。
学者们一致认为,南方古猿阿法种是一种能够用两条腿灵活行走的生物。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场关于该物种是否也适应树栖生活的辩论浮出水面。争论的焦点在于观察到,尽管南方古猿阿法种的下半身具有明显的双足行走适应性,但其上半身却表现出一些更适合树栖生活的原始特征,例如用于抓握树枝的长而弯曲的手指。一方认为,南方古猿阿法种已经完全过渡到陆地生活,上半身的树栖友好特征只是从树栖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进化包袱。另一方则认为,如果南方古猿阿法种保留这些特征达数十万年,那么攀爬树木一定仍然构成其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与成年南方古猿阿法种一样,迪基卡宝宝也拥有长而弯曲的手指。但该化石还以肩胛骨的形式为辩论带来了新的数据——肩胛骨是该物种以前未知的骨骼。根据阿勒姆赛格德的说法,这个孩子的肩胛骨看起来最像大猩猩的肩胛骨。向上朝向的肩臼尤其像猿类,与现代人类的侧向朝向的肩臼形成鲜明对比。阿勒姆赛格德说,这可能表明该个体在举起双手过头顶——这是灵长类动物在攀爬时所做的动作。
婴儿内耳中也存在进一步的树栖倾向迹象。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该团队得以一窥她的半规管系统,该系统对于维持平衡至关重要。研究人员确定,这名婴儿的半规管与非洲猿类和另一种南方古猿——南方古猿非洲种的半规管相似。他们认为,这可能表明南方古猿阿法种在两条腿上行走时不如我们现代人类那样快速和敏捷。这也可能意味着南方古猿阿法种在使其头部和躯干分离的能力方面受到限制,据说这种能力在我们自己的物种的耐力跑中起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