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声调语言有助于培养绝对音高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一项新的研究得出结论,说普通话的年轻音乐家比说英语的人更能识别孤立的音符。每 10,000 名美国人中,只有不到一人拥有绝对音高,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不参考任何其他音符的情况下识别或发出音符。这种技能也称为完美音高,需要区分频率仅相差 6% 的声音。

五年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戴安娜·多伊奇领导的研究人员发现,以普通话和越南语为母语的人在日常讲话中经常达到这种精确度。在这些所谓的声调语言中,音调的变化会完全改变单词的含义。例如,普通话的“ma”字,当元音保持恒定的高音时,意思是“母亲”,但当以升调发音时,意思是“麻”。直到现在,人们还不知道这种语言音调的精确性是否会转移到音乐音调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伊奇和她的同事比较了来自纽约罗切斯特的 115 名高级音乐学生和来自北京的 88 名学生。在 11 月 17 日在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声学学会会议上公布的结果中,科学家们发现,与同样年龄开始音乐训练的英语母语者相比,普通话母语者更有可能拥有绝对音高。例如,在北京,在四到五岁之间开始学习音乐的学生中,有 60% 的人通过了绝对音高测试,而美国学生只有 14% 的人通过了。在这两个群体中,较晚开始音乐指导的学生拥有绝对音高的可能性较小,并且在八岁生日后开始训练的罗切斯特学生中,没有人拥有这种能力。

多伊奇认为,对于说声调语言的学生来说,获得绝对音高就像学习第二语言,在发展的“关键期”之后会变得更加困难。然而,对于说非声调语言(如英语)的学生来说,绝对音高更像第一语言,其关键期发生在更小的年龄。该研究的一个局限性是,来自中国机构的所有普通话母语者也都是华裔,因此基因差异可以解释部分影响。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