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的入侵物种大量耗水并损害经济

该国关于生物入侵者的开创性首份报告描绘了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严峻景象

河马被水葫芦包围,水葫芦是一种入侵物种,堵塞了该国的水坝和水道。

根据政府首次全面评估该国境外物种状况的尝试,南非正在输掉与生物入侵者的战斗。

入侵物种,包括啃食森林的黄蜂、耐寒的北美鲈鱼和吸引蚊子的树木,每年给该国造成约 65 亿兰特(4.5 亿美元)的损失,并导致该国约四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这是比勒陀利亚南非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所于 11 月 2 日发布的开创性 报告 的结论。

入侵物种还大量消耗南非的水资源,这在遭受长期灾难性干旱的国家是一个严重问题,预计随着气候变化,干旱将进一步恶化。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发现和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该研究所根据 2014 年法规(该法规要求每三年对入侵物种进行一次审查)编写的这份报告,考察了这些物种进入该国的途径以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报告还评估了它们对国家财政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的损失。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罗马)入侵物种专家组主席皮耶罗·热诺韦西表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的努力相比,这一成就构成了“重大进步”。他说,其他报告已经考察了生物入侵的影响,或解决该问题的措施,但它们并未考虑入侵的所有方面。

英国牛津附近生态与水文中心生态学家海伦·罗伊表示,据她所知,这是任何国家首次对入侵物种状况进行全面综合。她说,该报告为构建入侵物种的预测方法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基础”,这些方法可用于为南非的预防策略提供信息。

气候变化

在世界各地,入侵外来物种——被引入到超出其自然栖息地的生态系统,并在很大程度上自行传播的生物——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和经济的主要威胁。预计气候变化将进一步扩大它们在世界各地的传播,部分原因是降低了本地生态系统的复原力。 2015 年,来自 14 个国家组织的 37 位研究人员在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和斯泰伦博斯大学入侵生物学卓越中心的领导下,开始编写南非报告。研究人员整理了来自全国各地机构和组织的数据,以衡量生物入侵的不同方面。

他们报告说,每年有 7 个新物种被引入南非,迄今为止已确定约 775 种入侵物种。这与政府 2014 年关于入侵物种的法规中列出的 556 种入侵分类群形成对比。最新报告确定的物种大多是植物,其次是昆虫。(为了比较,英国报告称,它有 184 种非本地入侵物种)。该报告的作者认为,其中 107 种入侵物种对该国的生物多样性或人类福祉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入侵物种包括 Prosopis 属的树木,例如牧豆树 (P. glandulosa),它被引入非洲各地用作动物饲料。这种灌木破坏了动物放牧区,排挤了当地植物,并且根据 2017 年马里的一项研究,似乎促进了携带疟疾的 Anopheles 蚊子种群的增长等等。

其他入侵物种包括 1962 年首次在该国发现的松树长角吉丁 (Sirex noctilio),它严重威胁着南非价值 160 亿兰特的林业产业;来自阿根廷的蚂蚁 Linepithema humile,它扰乱了本土植物的种子传播;北美小口黑鲈 (Micropterus dolomieu),它已经排挤了本土鱼类物种;以及原产于南美洲的水葫芦 (Eichhornia crassipes),它堵塞了该国的水坝和水道。

耗水的入侵者

除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该报告还认为入侵物种应对该国四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负责。研究人员还发现,南非的入侵物种对供水造成了惊人的损失。

今年,开普敦几乎成为 世界上第一个耗尽水资源的主要城市。(由于严格的用水限制,它在最后一刻被挽救了)。今年 5 月,研究人员认为,外来植物(通常比本地植物消耗更多的水)每天消耗超过 1 亿升水——约占 该市每日用水量的五分之一。他们警告说,由于包括黑荆树和伞松在内的树木正在蔓延,到 2050 年,入侵物种造成的水资源流失可能会增加两倍。最新报告估计,如果不加以控制,入侵树木和灌木可能会威胁到开普敦等城市高达三分之一的供水,并消耗高达 5% 的该国年平均降雨径流。

报告称,尽管南非颁布了 2014 年法规,每年花费至少 15 亿兰特来遏制入侵物种,但该国仍未跟上步伐。斯泰伦博斯大学应用生态学家、报告合著者布赖恩·范·威尔根说:“最令人担忧的发现是我们一直以来是多么的无效。”

但作者也指出,由于监测和评估数据不足,他们对几乎所有估计的信心都很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未来报告中增加对影响和监测技术的研究来缓解。

开普敦南非环境观测网络的生态学家贾斯珀·斯林斯比同意,南非的研究人员目前受到可用数据的限制。他说:“我们需要更好的资金和协同的研究努力,将这一领域作为国家优先事项。”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 2018 年 11 月 2 日首次发表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