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助听器通过麦克风捕捉声音,然后将放大后的版本发送到耳机。它们在相对安静、私密的环境中效果良好,但在充满背景噪音的公共场所,大多数用户发现它们几乎毫无用处。一种简单技术绕过了这个问题,这种技术在欧洲早已普及,现在终于开始进入美国市场。倡导者希望,随着试点项目的成功,听力障碍人士将能够更容易地听懂公共广播和其他类型的言语。
这项技术是一种感应环路系统(称为助听环路),其中麦克风、公共广播系统或电话接收器产生的电磁波会在环路中感应出类似的电流。环路可以将信号直接广播到配备了适当检测器的助听器——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微小的铜制感应线圈,它接收信号(也是通过感应),然后将其发送进行放大并通过耳机传输出来。(助听环路也可以向人工耳蜗广播信号,人工耳蜗是一种外科植入设备,可直接刺激听觉神经。)
希望学院心理学教授兼这些设备的坚定倡导者大卫·迈尔斯说,感应线圈的工作方式有点像助听器的 Wi-Fi,使其能够充当定制的无线扬声器。助听器制造商越来越多地为其设备配备感应线圈,其最初的用途是增强电话声音。《听力杂志》2008 年 4 月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配备感应线圈的助听器比例已从 2001 年的 37% 上升到 60% 以上。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能够拥有未来。
然而,迈尔斯指出,尽管约有 3600 万美国人患有听力损失,但环路技术在美国的普及程度不如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在北欧。迈尔斯本人也有听力障碍,十多年前,他在苏格兰艾奥纳修道院做礼拜时首次意识到这项技术,当时建筑物糟糕的声学效果让他无法清楚地听到仪式内容。在他的妻子的提示下,迈尔斯打开了他的助听器的“T”(感应线圈)设置,看看会发生什么。“突然的清晰度令人震惊,”他补充道,“此后我在无数其他英国场所都体验过,从礼堂到大教堂,再到伦敦和爱丁堡出租车的后座。”
从那时起,迈尔斯和其他人一直致力于将这项技术引入美国,迈尔斯说,美国在采用助听环路方面一直滞后,因为这项技术并非公共场所的强制要求。自 2004 年修订以来,《美国残疾人法案》(ADA) 要求公共场所提供辅助听力系统。但是,公共场所可以选择提供 FM 或红外系统,而不是安装助听环路,这两种系统都需要用户借用设备。
ADA 的立场是,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适用于每个人和每个场所;例如,红外系统在阳光下不如 FM 系统有效,但通常更具私密性。ADA 指南指出,“[保密性]、干扰、成本、安装要求和可操作性的差异使得不可能在每个地方都简单地使用一种类型的[辅助听力系统]。”
迈尔斯不同意这种观点,他指出,许多听力损失人士对于要求使用耳机设备感到不自在。有些人也不喜欢使用别人 ранее ношенные 耳机。安装助听环路将使人们能够谨慎地使用自己的设备。
对于助听环路的爱好者来说,进步正在取得,尽管进展缓慢。倡导团体“听力无障碍计划”的主席兼创始人珍妮丝·沙克特在交通运输系统方面取得了成功。9 月,纽约市出租车和豪华轿车委员会批准出租车司机在其车辆中安装助听环路,这一决定是在沙克特帮助设置的 15 辆出租车的 13 个月试点项目之后做出的。沙克特说,在纽约地铁系统中,多达 642 个信息亭可以使用助听环路技术,她曾与该市合作在华尔街车站启动了最初的试点测试。
注:此报道最初以标题“声音方法”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