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各有别

灵长类动物对公平的偏好可能取决于复杂的社会规则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人生可能并不公平,但人类对公平有着强烈的偏见。在实验中,人类通常会拒绝或惩罚提供明显少于一半共享奖励的伙伴,即使他们最终空手而归。根据2007年10月《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事实证明,黑猩猩并不那么挑剔,并且会(经济学家可能会补充说,理性地)接受他们能得到的任何东西。那么,是什么可以解释我们最亲近的近亲与我们之间的这种差异呢?

答案可能在于影响我们许多行为的社会关系。最近关于灵长类动物公平性的研究似乎相互矛盾——除非你考虑究竟是谁在欺骗谁。

2003年,由现任佐治亚州立大学的莎拉·F·布罗斯南领导的一项挑衅性研究得出结论,卷尾猴在以下情况下表现出类似人类的社会愤慨:
它们拒绝不公平的交易。如果猴子看到同伴因同样的工作获得更好的奖励,它们就会拒绝执行任务。它们会发脾气,并扔掉食物奖励,以抗议不平等的待遇。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然而,在2006年,美国大学的一个小组报告了相反的结果——他们的
卷尾猴的行为不受其伙伴获得的食物的影响。作为回应,布罗斯南的
小组发布了一项更新的研究,再次表明卷尾猴对公平的偏爱。但一些专家仍然不相信——佛罗里达大学的克莱夫·温恩警告说,不同的研究设计使得比较“混乱”。

布罗斯南认为,社会关系比其他群体所认为的更重要
考虑在内。她的团队发现,与局外人相比,黑猩猩更可能接受来自其社会群体成员的不公平交易。在另一项研究中,人类接受了来自计算机的不公平交易,但不接受来自人的不公平交易。布罗斯南说,这些结果表明,当灵长类动物判断公平性时,关系很重要,“并且可能解释了在[《科学》]研究中未能找到反应的原因。”换句话说,黑猩猩可能愿意接受不公平的提议,因为这些提议来自老朋友。

研究动物的公平性最终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的合作和
正义——但结论尚未最终确定。——卢卡斯·劳尔森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