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地方你都能认出你爱人的脸庞——他们闪烁的眼睛和歪歪的笑容只是帮助你从人群中挑选出你的唯一真爱的两个特征。虽然甜美的声音和特殊的气味可能完善了整个形象,但人类主要依靠视觉来识别他们的伴侣。而主要生活在黑暗中且视力较差的小鼠则采取稍微不同的方式,依靠被称为信息素的化学物质来寻找配偶。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许多哺乳动物使用信息素来确定新遇到的个体的社会地位和生殖“准备状态”等。信息素由犁鼻器检测,犁鼻器位于鼻腔内,并引发一连串的神经信号,最终到达副嗅球,即处理信息素的器官。但究竟如何解读这些化学信息尚不清楚。现在,研究人员报告说,通过将超细电极插入活体小鼠的大脑,他们已经确定了当一只小鼠检查另一只小鼠的信息素指纹时,副嗅球中的哪些神经细胞会放电。这些发现于昨天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公布。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劳伦斯·卡茨和他的同事发现,一旦信号到达副嗅球,它们就会被映射成不同的神经细胞活动模式,这些模式根据使小鼠能够识别理想配偶的特征(如物种和性别)而变化。因此,这些动物形成了其他小鼠的信息素快照。“我们发现最令人兴奋的事情是,单个神经元对单个动物有反应。遇到的每种类型的动物都会引发独特的神经兴奋或抑制模式,”卡茨评论道。“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对所有雄性小鼠或所有雌性小鼠都有反应的神经元。它们对特定遗传身份的雄性小鼠有反应,但对其他遗传背景的雄性小鼠没有反应。”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人类是否拥有副嗅球,或者是否已将信息素信号添加到主要嗅觉系统的任务列表中,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果它存在,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已经萎缩,”卡茨说。“但很明显,你可以在人类大脑中获得类似于信息素的反应,这与标准的嗅觉反应不同。” 事实上,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法式接吻进化为一种信息素感知行为,而人类从事的其他亲密活动与动物从陌生人身上寻找信息素线索的方式非常相似。“我们表现出一种深刻的驱动力去做同样的调查行为。想想接吻和口交,”卡茨打趣道。“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仅仅是巧合。”